大宋的国威 打胜仗却赏赐自己的敌人( 二 )


当宋仁宗去世的讣告送到辽国,“燕境之人无远近皆聚哭”,辽国侄皇帝耶律洪基也为叔父宋仁宗的离世悲伤不已握着使者的手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其后北朝葬仁皇帝所赐御衣,严事之,如其祖宗陵墓云 。从此以后宋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文化建设为国策,使那时的中国就远离了原始的武力扩张、掠夺财务的野蛮阶段 。北宋拿点小钱换来了长期的安定和平、稳定的发展 。使宋的商业、经济、科技、技术等等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致使北宋国事强盛、海内升平、全国上下弥漫着一股瑞气 。也使人们长期处在一种富足闲暇状态 。长期的和平也使宋、辽两国逐渐退化了的野蛮战斗的能力 。也使宋朝远离了原始、落后的世界 。
公元1040年范仲淹挂帅到陕北多次打退西夏军,从此西夏不敢冒犯 。“范文正公领延安,阅兵选将,日夕训练,又亲戒诸路,养兵蓄锐,毋得轻动 。夏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戎人呼知州为老子,大范谓雍也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范仲淹、韩琦经略,而元昊臣 。”范仲淹本着安定边疆的百年大计,“每念‘有征无战,不杀非辜’ 之训”,主动引见亲近羌族首领加强睦邻友好 。致使“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 。”,“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人民歌颂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据史书记载当他死去的噩耗传至边地时,“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 。”北宋政府向西开疆三千余里,归附中国的藏族有二十万众 。并实行屯田,分给归附藏族田地耕种 。王安石:“今青唐、洮河,幅员三千余里,举戎羌之众二十万,献其地,因为熟户 。”被招募安置的藏族称为熟户 。后来西夏主嵬名元昊(李元昊)无奈被迫妥协表示愿意议和,“遣其臣贺从勖与文贵俱来,称男邦皃定国兀卒上书父大宋皇帝,称臣禀正朔 。”公元1044年元昊取消帝号,西夏对大宋称臣,作为回报大宋父皇帝册封他为夏国主,并“岁赐绢、银、茶、丝共二十五万五千 。”宋为皇,夏为臣,宋为父,夏为儿 。从此十数年再无战事,双方重开互市贸易,民间商旅往来不断 。
宋没有倾尽全国之兵、全民之财反动对辽、对西夏的进攻是因为吸取了汉武帝、隋扬帝的教训 。战争侵略得到的远远比不过自己创造的 。开明的政策使宋朝的人们长期没有战争、兵役、苛税这三大“灾害”之苦 。使宋朝人民长期生活富强安逸 。如果说秦亡于苛政,汉亡于战乱,隋亡于兵役,唐亡于割据 。那么宋就亡于安逸 。
【大宋的国威 打胜仗却赏赐自己的敌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坚持募兵制的王朝 。宋以前、以后,中国一直到现在还实行的是强制性征兵政策 。募兵制就是国家不强制你当兵,你当不当兵靠自愿 。当然你当兵国家是给你钱的 。宋朝的士兵都是招募的雇佣兵,而这些雇佣兵都有非常厚重的薪金,国家为此所付的军费是惊人的 。政府庞大的财政收入有时都会有入不敷出的问题,公元1065年(治平二年)国家收入为一亿一千六百一十三万八千四百零五缗,支出为一亿二千零三十四万三千一百七十缗,财政赤字为四百二十万缗 。此举被现代一些学者讽刺的称为“冗兵”、“积贫” 。“冗兵”、“积贫”是宋朝内定的民主开明的国策结果,不是外敌的压力造成的 。过于民主的政策和长期的和平富足的生活也是使宋军战斗力弱的原因 。
宋代在军制上有进步之处,把军政机关与指挥系统分离,将动员系统与指挥系统分离,这些都是现代军事的特征 。宋朝在缺乏长城防御设施依靠情况下坚持国富民强三百余年,不能说宋朝太弱,宋军太弱 。宋不是没有能力进攻只是国策问题 。宋的总兵力远远超过辽、金、蒙等国 。但宋的机动兵力、在一线的兵力及却比不过它国 。宋的战争成本比落后的国家要高很多 。宋军兵分散 。因为宋军有大片疆土、大量人民、大批财富要守 。这些都是宋军的负担 。而侵略军没有什么负担,想打哪就去哪 。攻下了就有大批财富、美女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长期的和平的国策使宋军丧失了进攻的能力 。
在冷兵器时代,越野蛮就越强大,越落后就越凶恶 。你落后贫穷就有动力掠夺比你富裕的人 。辽国比宋野蛮,所以宋给辽钱绢 。金比辽野蛮,所以金灭了辽 。蒙古人比金人野蛮,所以蒙古灭了金 。蒙古人比宋人野蛮得多,所以宋当然打不过蒙古 。纵观世界史,历史上文明的古国都是被比它落后、野蛮的民族消灭 。齐被秦消灭,不是因为没有秦国富裕,而是没有秦国野蛮 。楚被秦消灭,不是因为没有秦国有文化,而是没有秦国武力强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