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何会赢得井陉之战 井陉之战的胜利因素
【韩信为何会赢得井陉之战 井陉之战的胜利因素】井陉之战胜利因素:井陉之战的胜利已经证明韩信的军事水平之高超,战役时间不长,但一环扣一环,哪一环出了错,韩信就得死无葬身之地 。井陉之战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赌局,韩信的能耐就是他经过慎密的思考后,将这些赌博式的万一变成了不可能的一万 。用明代的散文集茅坤的一句话,来给他个评价吧:韩信,兵仙也,然哉!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史记·淮阴侯列传》) 。关键出来了,很多后世研究者都把此段忽略,偏偏这点才是韩信的制胜之道 。优势的将领是不把胜利寄托在对方的愚蠢上的(实际上大多名将都是成就于对方的愚蠢) 。韩信是名将中的名将,自然不会把胜利寄托在陈余的愚蠢,他早以掌握局势 。李左车的计策应该是军事机密,想陈余也不会四处宣传自己的“义举” 。但是韩信立刻就知道“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这句话可以理解韩信派人探地形,发现没有奇兵断自己后路,才敢进攻 。我们如果联系下文:“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这可以证明韩信是早知道李左车的计策,才会在追击的时候发此令 。
这里就有疑问了,韩信何以知道的如此清楚?把这个搞清楚,胜利的关键就得出一半了 。这时我们重要的人物出场:陈余刎颈之交张耳 。
井陉之战的胜利,很多人把他完全归功于韩信,虽然韩信的谋划布局成就此战无疑为最大功臣,但是张耳的作用同样不能忽视,张耳的儿子张敖名列汉初18功臣,当时张耳已死无疑是继承其父功劳,而张耳几乎除井陉之战外没有参与各个战争,想必此战功劳不小,是此战的关键人物 。
张耳和陈余曾经是好朋友,共伺一主,后来才闹翻,但是人脉不会一下俱断,想必赵军中必有其高级将领被张耳策反或则本就是张耳的人“身在曹营,心在汉” 。此战出击,有高级间谍通风报信加上里应外合,使韩信完全可以知己知彼,从容布局!
知道陈余的计划和用心后,韩信对症下药,布置一个完美的陷阱等着陈余跳下去 。第一步韩信派两千轻骑持赤帜,埋伏在山道中,韩信授予锦囊:明天作战的时候,我诱敌撤退,赵军肯定空壁追我,你们快速冲到大营拔掉赵帜还上汉赤帜 。这里我们可以推测:韩信为何这么肯定赵大营空壁?是早就清楚赵军的布置还是深信自己的诱敌政策可以让赵军全部追击?我想以韩信的名将风格必然不会把胜利寄托对方的愚蠢上,而陈余出战连大营都不顾亦觉得过分愚蠢 。我以为是韩信早有安排,或则大营中有其内应,奇兵到赵营后,立即里应外合 。
第二天,韩信胸有成竹的告诉手下:“今日破赵会食!”属下不知道其奥妙,半信半疑,详应曰:“诺 。” 。韩信和张耳带士兵亲自诱敌(知道陈余要一战而击溃之,非自己亲自出面不可) 。而派万余人至水东岸背水而阵,背水成阵可以保护自己的后翼和侧翼不受攻击,全力正面抵抗敌军的进攻,而且使对方的军队无法展开,优势数量无用武之地 。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新兵军心不齐,而背水则无法逃跑,惟有奋力做战,才可死里求生,这样极大的激励士气 。背水之战让人想起不久前项羽的巨鹿之战,同样是军心不齐,而破釜沉舟 。都是属于“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不过项羽是激发求战欲主动进攻,而韩信则是激发士气拖住敌人 。韩信早年曾经投靠项梁为兵,项梁死后归属项羽,项羽提拔为郎中,作为近臣,随在项羽左右 。韩信在霸上亡楚归汉,按行踪应该参加了巨鹿之战!想必其破釜沉舟的效用使韩信身有体会,韩信把他拿来活学活用可见高明;而另一个也经历巨鹿之战的陈余见此却没有任何警觉,以为韩信不会用兵而轻视之,如此无长进乎,亦让人感叹!
待赵军出战后,韩信先是佯作迎敌,后主动撤退,把旗鼓丢在地上,退之背水阵中 。赵军一面抢旗鼓,一面进攻背水阵,而汉军无路可退,死战当场 。而韩信的两千骑兵迂回到赵军大营,拔赵旗帜,换上汉军赤色旗帜 。
赵军一时击败不了汉军就想回营(可见素质之差,没有老兵的坚韧性,全凭一时之气作战,典型的没有训练的新兵),此时发现大营的旗帜变成汉军旗帜,立刻军心崩溃,四处逃散,主将连杀数人都无法维持纪律,汉军趁机反攻一举破赵军,接着追杀陈余残军,张苍追杀陈余于汦水上,汉军又擒拿赵王歇,赵国被韩信一举平定 。
推荐阅读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风尘才女寇白门为何不惜与出轨情人玉石俱焚?
- 真奇怪 为何秦始皇一辈子都不立皇后呢?
- 浑身是胆赵子龙 为何被老婆用绣花针扎死了
- 西门庆为何要花巨资买朋友情义?
- 夏桀是个什么样的人?夏桀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君
- 吕洞宾墓中疑云 道士墓穴为何男女合葬
- 蠢笨如猪的安禄山为何能成为大唐军界第一人?
- 刘姥姥与巧姐的联系 巧姐为何也是十二金钗之一
- 揭秘千古迷团:12个远古文明为何突然销声匿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