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夜视仪”,动物的夜视能力有多强?人类为何不具备?( 二 )



对于大部分夜视动物来说 , 除了拥有一双特殊的眼睛之外 , 还需要对光线有极高的利用率 。 人的眼睛可能仅仅只是一层简单的视网膜 , 而这些动物的视网膜后面还有一层极为特殊的绒毡层 。

这独特的组织就相当于是一面镜子 , 当光线射入视网膜之后 , 又会被它再次反射回去 , 从而让动物对光线的利用率达到极致 。 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殊组织的存在 , 一些动物的眼睛在夜晚看起来就像是会发光一样 。
由此产生一个疑问:如果一个人长期生活在黑暗当中 , 是不是也会具备这样的夜视能力?
答案是否定的 , 进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 相反 , 它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 , 在不断的演化过程当中 , 又经过大自然的层层筛选和淘汰 , 最终才将这个能力彻底稳定下来 。 而一个普通人的寿命顶多也才几十年 , 在漫长的进化旅程当中 , 仅仅只是眨眼的时间 。 这样一来 , 自然没有办法进化出一双拥有夜视能力的眼睛 。

除此之外 , 并非生活在黑暗当中才能进化出夜视能力 。 大自然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演示 , 在夜间行动的动物有不少 , 也不见得全部都有夜视的能力 ,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蝙蝠 。 毫不夸张地说 , 蝙蝠的眼睛只是用来装饰的 。 捕光能力极其的差 , 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 但是它们在黑暗中仍然能畅通无阻 , 就是因为它们进化出了另外一种能力 , 回声定位系统 。

另外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就是蛇 , 蛇的眼睛能见度极低 , 但是它们的眼睛却有另外一处作用 。 部分蛇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形成红外成像 , 所看到的事物都是按照温度的高低排列的 , 人类现在发明的夜视仪大多是根据热成像的原理形成的 。


因此 , 在进化的道路上 , 有多种多样的选择 。 有些动物选择了视觉 , 有些动物选择了触觉 , 还有一些动物选择了听觉 。 但在这些选择的背后都遵循着一个定律 , 那就是在自然界中活下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