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神医预测他二十年后眉毛脱落得病而死!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对护佑人民身体健康,乃至对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直到现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中药老字号存在,比如同仁堂、鹤年堂、四知堂等等,历经几百年而长盛不衰,传承着古老的中医药文化 。那为什么这些老字号的中药铺都称为“堂”呢?这里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
古代一般称正房,即高大宽敞的房子为堂;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也被称作堂,而中药铺称“堂”则是来源于后者 。
东汉末年,我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他悬壶济世,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不少病人,而且还写出了一部医学巨着《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使我国临床医学和方剂学,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 。
【揭秘神医预测他二十年后眉毛脱落得病而死!】张仲景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从小博览群书,但他最喜爱的却是医学 。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他自己记述说:“余每览越人人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
当时的社会,政治黑暗,官员腐败,兵祸绵延,到处都是战乱,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于非命 。看着这“生灵涂炭,横尸遍野”的惨状,张仲景更是坚定了学医的志向,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他拜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 。由于张仲景才思过人,善思好学,善于吸收各医家的经验用于临床诊断,很快便成了一个有名气的医生,以至超过了他的老师,当时的人称赞他“其识用精微过其师” 。
关于张仲景的医术,还有一个非常神奇的故事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二十多岁时,曾遇到张仲景,他对王粲说:“你已经患病了,应该及早治疗 。如若不然,到了四十岁,眉毛就会脱落 。眉毛脱落后半年,就会死去 。现在服五石汤,还可挽救 。”可是王粲听了很不高兴,自认文雅、高贵,身体又没什么不舒服,便不听他的话,更不吃药 。过了几天,张仲景又见到王粲,就问他:“吃药没有?”王粲骗他说:“已经吃了 。”张仲景认真观察一下他的神色,摇摇头,严肃而又深情地对王粲说:“你并没有吃药,你的神色跟往时一般 。你为什么讳疾忌医,把自己的生命看得这样轻呢?”王粲始终不信张仲景的话,二十年后眉毛果然慢慢地脱落,眉毛脱落后187天就死了 。
但张仲景专心做个医生的愿望却遭到了家庭的阻挠,其父张宗汉在朝廷做官,传统观念很强,硬是要张仲景谋个一官半职 。尽管张仲景很不情愿,但也不愿落一个不孝之子的名声 。因此在灵帝时他通过举孝廉,进入官场 。他在官场上进步也很快,在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被朝廷派到长沙做太守 。
即使做了太守,但他仍醉心于医学,希望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 。在那个时代,做官之人高高在上,不能随便进入民宅,接近百姓 。可是不接触百姓,就不能为他们治疗,于是张仲景想了一个办法 。他让衙役贴出安民告示,告诉百姓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太守衙门将大门洞开,不问政事,而是由太守为有病的百姓诊治 。
他的这一举动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震动,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门前便聚集了来自各方求医看病的群众,甚至有些人带着行李远道而来 。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 。而后来中药铺和中医诊所在起字号的时候,也一般叫做某某堂,以此来纪念张仲景 。
后来,东汉王朝四分五裂,张仲景干脆辞官不做,到岭南隐居,专心研究医学,撰写医书 。到建安十五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临床医学名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概括了“辨证施治”的理论,张仲景也被誉为“医圣”和“经方大师”,千百年来一直受到群众的爱戴 。
推荐阅读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揭秘妙玉结局 竟被贼人掳走侮辱后卖入青楼?
-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反清复明以及失败原因
- 揭秘汉成帝刘骜为什么死在赵合德床上?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揭秘千古迷团:12个远古文明为何突然销声匿迹
- 揭秘:刘备在入蜀时错杀了哪个人埋下亡国祸根?
- 揭秘卫子夫是如何追逐皇帝的爱好和趣味的?
- 揭秘七大圣结义为何孙悟空要排在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