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白沙起义 国军进山躲避日军逼反百姓
1951年8月,王国兴在起义故址什存向中央民族访问团人员介绍1943年8月白沙起义的情况 。
70年前,在黎族领袖王国兴带领下,当时白沙县饱受国民党迫害的黎族苗族人民,密谋一场反抗国民党暴行的大暴动———白沙起义 。由于起义风声走漏,白沙一区的头人们于8月12日提前发动了起义,打响了白沙起义的第一枪 。
锈迹斑斑的粉枪、木制的黑色弓弩、弯弯的牛角号……在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的白沙起义纪念馆里,这些物件静静地躺在陈列柜里 。若不是通过陈列馆内的文字说明,人们很难想象它们曾经跟随其主人们经历了怎样的一场血雨腥风 。
70年前,正是靠着这些简单的武器,黎族领袖王国兴带领饱受国民党迫害的黎苗群众奋起反抗,发动了白沙起义 。这场起义历时半个月,参加者2万余人次,歼敌300余人,缴获一批弹药物资,白沙县内的国民党军队几乎全部被赶出县境 。
如今,在当时处于这场起义中心的琼中,已经很难寻觅当初那场震撼人心的起义踪迹 。谢晋颀是琼中县党史县志办公室的退休干部,对白沙起义的研究已经长达几十年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探访了一些在白沙起义中十分重要的地点,努力搜寻着与那场起义有关的记忆 。
夜攻什存
2013年7月的最后一天,烈日将前两日的雨水带来的清凉一扫而空,炎热把控了一切 。
在红毛镇什存村一个老旧的大院里,几十个蚕匾整齐地摆放在水泥地板上 。院子周边的低矮楼房户户房门紧闭,唯独剩下阵阵蝉声催赶着正午的空寂 。
如果将这场景倒回70年前,这里还是当时国民党的白沙、保亭、乐东三县联络所的所在地 。在那年8月的一个凌晨,这里进行了一场激烈而惊险的殊死战斗 。
1943年8月17日的凌晨一时许,由二十几个壮年黎族汉子组成的敢死队正悄然向这里的一个牢房靠近 。这群手持大刀、弓箭和粉枪的敢死队员要解救一批重要人物 。
这批重要人物,就是当时红毛乡的黎族首领王国兴和其他乡的头领 。
在王国兴的带领下,当时白沙县的黎族苗族人民正在密谋一场反抗国民党暴行的大暴动———白沙起义 。但由于起义风声走漏,白沙一区的头人们来不及等到约定的8月17日的起义时间,于8月12日提前发动了起义,打响了白沙起义的第一枪 。
白沙一区提前起义的消息传到白沙二区的红毛乡后,王国兴知道,起义再也不能等了!
然而,同样获知消息的国民党三县联络所所长兼白沙二区区长李有美也早已着手实施捕杀起义首领的计划 。8月16日,李有美将王国兴和其他9个乡长、保长控制在了联络所的一间小屋里,准备待到将白沙二区所有起义首领抓齐后统一执行枪决 。
从屋外守卫的对话中,红毛乡三保保长王玉锦得知了敌人的计划,机智的他借故上厕所趁机逃脱,并赶回起义队伍预定的集合地点毛西村,率领一支敢死队前往联络所营救王国兴等人 。而等候在毛西村的上千黎族群众早已摩拳擦掌准备进攻,他们约定以枪声为号,发动总攻 。
也许是由于过分紧张,在靠近联络所时,一名敢死队队员失足绊倒了,他手上的粉枪走了火,“砰”!一声意外的枪响震撼山谷,枪声划破了山区寂静的夜空 。
此时,正在悄悄地向这里进发的千人黎族大军,突闻枪声,以为是之前所预定的进攻信号,立刻呼啸着向什存猛扑过去 。刀光闪闪,弓箭纷飞,怒吼的人声像洪水冲刷着夜的寂静,激愤的人群像爆发的岩浆漫向什存 。红毛乡的起义打响了!
很快,王玉锦率敢死队将王国兴顺利解救 。此时的联络所已被起义者团团围住,国民党官兵争相逃命,起义军在黑暗中消灭了了敌军10多人 。天还没有亮,什存已被义军占领 。
密谋起义
【海南黎族白沙起义 国军进山躲避日军逼反百姓】这场起义,皆源于黎苗人民那无穷的苦难 。
上世纪40年代,海南岛被日军占领 。国民党军队躲进了黎族苗族同胞聚居的五指山区 。
这里的黎族苗族同胞热情地接纳了这批逃亡而来的国民党军政官员以及他们的眷属,殊不料接踵而至的是巨大的灾难———苛捐杂税让村寨萧条、百姓被迫不分昼夜服苦役、毫无人性的集体屠杀让这片大地浸满鲜血……
2013 年7月31日,红毛镇番响村的一处农家庭院里,一间粉刷成白色的旧平房窗门紧闭 。“这里就是王国兴的故居 。这瓦房是建国后政府给盖的 。”站在瓦房前的菠萝蜜树下,谢晋颀若有所思,似乎想要极力在脑海中重现当年王国兴在这里生活的场景,“这里就是白沙起义最早的策源地 。”
推荐阅读
- 黎族的农具和农田水利都有啥悠久历史
- 什么是九黎族血脉?九黎族血脉是谁的子孙后代
- 黎族哲学简介 黎族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
- 琼崖抗日根据地 琼崖游击队长期坚持海南抗战
- 揭日军侵略海南罪行 18村庄夷为平地 村民被烧死
- 揭秘为何历史上唐宋朝名臣多贬于海南?
- 海南“三·一”惨案幸存者 小孩被日军挑在刀尖
- 海南抗战付出的重大牺牲 琼崖纵队就牺牲5600人
- 琼崖纵队主要领导人 冯白驹领导着海南抗日斗争
- 抗战英烈黄振亚 海南琼崖纵队的第六大队大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