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坎 日军曾毫无理由地宣称1师团打3个师苏军( 二 )


6月20日 , 日军第23师团全体出动 , 小松原带着2万多人向诺门罕进发 , 同时出动的还有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第7师团主力 , 这个师团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双料王牌 , 被公认是日军战斗力最强悍的部队 。被誉为“国宝”的第1坦克师团是全日本当时仅有的一个坦克师 , 从来就没舍得用过 , 这次也上了前线;关东军航空兵主力倾巢出动飞抵海拉尔机场 。可令东京想不到的是 , 此刻他们的对手已换成了苏军一代名将——坦克战专家朱可夫!在广阔的大草原上跟朱可夫玩大兵团作战 , 小松原等人显然能力欠缺不少 。
7月4日 , 苏军将偷渡过河的关东军步兵主力击溃后 , 朱可夫将军开始对付正面的日军坦克 , 苏军两个坦克旅以压倒一切的气势冲入日军战车群中 。在7平方公里的战场上 , 近千辆各型战车相互厮杀 , 亚洲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坦克会战开始了 。苏军的T-28、T-26、T-130、BT-6、BT-7坦克和BA-6、BA-10装甲车等各型现役战车相互配合 , 打得日军八九式坦克毫无招架之力 。日军坦克和装甲车 , 很快变成了一堆堆冒着黑烟的钢铁垃圾 。此战之后 , 日军坦克部队基本瘫痪了 。安冈坦克师团的溃败极大震动了东京 , 认为造价昂贵的坦克不宜再用 。
朱可夫将军战后这样评价日军坦克部队:“坦克非常落后 , 基本战术动作也很呆板 , 死盯着迂回和侧击这一种办法 , 很容易被消灭 。”整体上看 , 日军坦克部队在整个二战期间既无战术也无技术 。
第二次诺门罕之战打响不到半个月 , 关东军损兵折将已近万人 , 坦克、装甲车、飞机、野战炮等技术兵器损毁过半 , 日军隐隐感到苏军并不像东京所想的那么好对付 , 于是破釜沉舟 , 决定动用珍藏的远程重炮部队 。7月23日 , 日军大口径火炮一起开了火 , 整个诺门罕战场火光冲天 , 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炮击 , 据记载为日本陆军史上首次 。不过日本炮兵从未受过超远程射击训练 , 也从未经历过饱和射击 , 打的效果并不好 , 精度尤为不够 。战至中午 , 炮群一口气打出了近万发炮弹 , 这种消耗在日军战史上是惊人的 , 照这样打下去要不了几天关东军就得破产 。更令关东军恼火的是重炮相继发生故障 , 多门重炮炮架折断 , 炮身过热、膛炸、炮管烧蚀等事故层出不穷 。
【诺门坎 日军曾毫无理由地宣称1师团打3个师苏军】下午 , 转移到新阵地上的苏军炮群开始反击 , 大量炮弹发出令人恐惧的呼啸声 , 暴风骤雨般砸在了日军炮兵阵地上 , 阵地顿时成了一片火海 。面对苏军排山倒海般的打击 , 日军还击的火力近乎于呻吟 , 日军记载:“苏军的还击远远超出预料 , 密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是从未见过的 , 阵地被黑云一般的烟尘覆盖 , 能见度只有两三米 , 浓烟遮住了视线 , 到处是伤员、尸体和损毁的兵器 , 无一处完好的炮位 。”炮战延续了三天 , 日军已毫无还手之力 , 骄横的日军垂下了头 , 炮兵决战又输了 。
既然空、坦、炮方面接连失败 , 日军只好又回到步兵不顾一切低头猛冲的老路子上 , 这是日俄战争时的老套路 。入夜后 , 数万名日本步兵一起冲出了掩体 , 端着刺刀呐喊着发起了集团冲锋 。当日军冲到苏军阵地前沿时 , 苏军突然打开了车载探照灯 , 几千发照明弹也先后升空 , 暴露在强光下的日军还没明白过来怎么一回事 , 就成片成片地被打倒了 。在指挥官带领下 , 日军继续不顾死活地冲锋 。多年的军国主义教育和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 , 使日军普遍有一种亡命徒似的作风 , 但亡命徒式的勇敢并不能改变其失败的命运 。据战后统计 , 关东军连续几次大规模夜袭作战 , 共伤亡5000多人;苏军仅阵亡263人 , 防线后缩2—3公里 。观战的德国武官目睹了日军这些疯狂的举动后 , 瞠目结舌 , 给国内发回的报告中称日军的战术水平至多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