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郭征 在保卫晋察冀边区战斗中牺牲

郭征,又名郭辉勉,1914年生于江西省泰和县冠朝乡楼居村一个贫农家庭 。他9岁进私塾,一年后转入墩睦小学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省泰和县的农民运动和革命武装斗争风起云涌 。郭征的父亲郭尚球曾担任沙村区大冈乡中共支部书记 。少年时代的郭征在父亲的教育下,参加了儿童团,拿起梭镖站岗放哨 。在家庭和本县革命先驱萧拔群老师的支持下,他于1930年7月和村里10余名青少年一起,参加了红军,并被送到赣西南红军学校学习 。从此,他开始了艰苦的革命军旅生涯 。
这年10月,红军攻克吉安城后,郭征到红十二军司令部当传令兵,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3年10月,他先后调到红九军团第七团和军团司令部任侦察通讯科参谋 。在反“围剿”的战斗中,他所负责的电台和收发的文件,从没有出过差错 。尽管当时通讯设备极为简陋,他还是想尽办法,采用小旗代替石灰作路标,深山密林里用吹口哨、学鸟叫等方法进行联络,出色地完成了部队的通讯联络任务,受到了军团长罗炳辉的表扬 。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九军团奉命掩护主力红军突围 。在紧张频繁的作战中,郭征奉命带领侦察、通讯、工兵分队走在部队最前头,为部队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保障通讯联络 。12月,红九军团日夜兼程到达湘江东岸,无情的江水横在前进部队的面前 。时间紧迫,又无船无器材保障,怎么办?郭征望着波涛翻滚的江面,二话没说,率领熟悉水性的六名战士,跳入冰冷刺骨的江水里,一面测试水深和流速,一面组织战士游到对岸,用绳子把不会泅水的战友拉了过去 。当他送走最后一批部队过江返回军团部时,已是次日凌晨一点多钟了 。他整整奋战了12个小时,还没吃上饭 。
遵义会议后,红九军团在四川天全整编为红三十二军,继续北上,郭征升任侦察通讯科科长 。在一次战斗中,红三十二军与敌人在阵地前沿展开了白刃战 。由于敌众我寡,红军一部被围困,军部即命令作战科长曹达兴带领侦察连前往援救 。曹达兴中途不幸中弹牺牲 。为了扭转不利的战局和抬回曹达兴的遗体,郭征奉命率领警卫连火速增援 。在他的指挥下,侦察连和警卫连密切协同,并肩作战,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厮杀拚搏,使被困部队脱离了险境,抢抬回了曹达兴的遗体 。这一仗,由于他身先士卒,指挥果断,为战斗取胜起了重大作用,受到了刘伯承、罗炳辉首长的赞扬,立了大功 。
1937年1月,郭征被选送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成为第二期学员 。在抗大里,他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作,对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人民战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他渴望学习,希望用先进的知识和思想来武装自己,去适应新的斗争环境 。然而,前方抗日战场的枪炮声,在他心中不断撞击出炽热的火花,他迫切地要求到前方去,与日寇刀枪相见,浴血沙场 。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郭征肩负着党给予的重任,告别了革命圣地延安,来到八路军第一二○师任司令部作战科长 。9月3日,第一二○师主力由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出发,挥师东渡黄河,向冀察晋绥四省交界的恒山地区挺进,开赴抗日前线 。随后第一二○师转至晋西北,创建以管涔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
在晋西北一年的时间里,他随师部组织的地方工作团来到五寨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筹集粮款,组建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 。他过沟进寨,走家串户,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他在群众的支持下,顺利打开了局面,组建起五寨地区抗日自卫队,他担任了队长 。
【抗战英烈郭征 在保卫晋察冀边区战斗中牺牲】1938年冬,晋西北地区凛洌的寒风卷着雪花刮个不停,一二○师主力部队的指战员们踏着冰雪,向冀中挺进 。次年1月25日,到达冀中河间西北惠伯口,同冀中党政军领导机关会师 。2月,郭征等七名干部奉令到冀中地方武装高士一的五路军参加改编 。临行前,他兴奋地说:“伙计们,我们都是长征过来的,这次组织上派我到五路军去改编,又要进行新长征了,要前进,我就干脆改名为郭征吧 。”站在一旁的师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听后高兴地说:“好!有勇气,我赞成,下令文时就把他的名字改为郭征 。”从此,他叫郭征,但由于大家一时不习惯,平常仍叫他郭辉勉 。
高士一的五路军改编为独立四支队后,郭征任第二团团长 。1939年4月,独立第四支队和七一五团合编为一二○师独立第一旅,郭征任参谋长 。年仅24岁的郭征,血气方刚,身材高大,魁梧健壮,四方脸膛,眉宇间给人以乐观而又坚毅的印象 。他性格活泼,爱好音乐,会拉二胡,唱歌,吹口琴 。吹口琴水平不错,战士们都很喜欢听 。旅剧社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演员们唱的那支《洪波曲》,就是他用口琴教会的 。他在工作上严肃认真,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