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血腥的棋局 汉景帝一盘棋引发吴楚之乱
汉朝四百年间,出现过大大小小的叛乱多次,但这些叛乱大都是刘家自己人制造的 。看来虽然曹植在几百年后才做出了七步诗,但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事情,却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七国之乱”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次,带头闹事的也不是外人,而是高祖刘邦的大侄子,也就是汉景帝刘启的叔叔 。叔叔要造侄子的反,多少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以至于要兵戎相见呢?
汉景帝刘启和自己的父亲一样,都是排行老四,按理说他是没有资格当太子的,不过谁让此人吉人自有天相呢?在他很小时,他前面的三个哥哥先后归天,自然他就成了名正言顺的嫡长子 。关于此,《史记·孝景本纪》中有详细记载:“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 。母窦太后 。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
景帝即位之后,在各方面都继承了文帝的遗风,国家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 。只不过,一场大的风波却在暗流涌动,时刻威胁着他的帝位,这就是吴王刘濞的狼子野心 。
刘濞20岁时随高祖刘邦平定英布叛乱,以骑兵大破英布的部队,成就一世英名 。想一想,此人的勇猛真是非同凡响,因为当时英布怕的人不多,自信能将他打败的也只有彭越、韩信 。将英布灭了以后,刘邦其实并没有开心多少,因为他接下来要面对的难题就是,安排谁去守住吴地,因为那里的地方势力不好对付 。思来想去,还是选中了“年二十,有气力”的侄儿刘濞 。
于是,20岁的刘濞轻松地当上了吴王 。吴地人虽然彪悍,但地却是好地,在刘濞的悉心经营下,变得国富民强 。《史记》中也说,当日的吴国“国用富饶”,即财源充沛;“能使其众”,即获得百姓爱戴 。可见,刘濞之功,史有共识 。至于广陵,逐渐形成为繁荣富庶的大城,与江淮地带继续开凿运河,便利交通,吸引四方商贾云集于此,也应归功于刘濞 。这些都说明刘濞是治理地方、改善民生之能手 。
【最血腥的棋局 汉景帝一盘棋引发吴楚之乱】然而,时至公元前154年,这一切都成为了浮云,因为刘濞誓做被后世诟病的乱臣贼子,“七国之乱”一触即发 。当时刘濞的顾问枚乘不仅政治觉悟高,而且处事清醒,他发现刘濞这样做实在是弊大于利,于是再三劝阻,并写下了著名的《上书谏吴王》,说:“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 。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大意是,你要是听取我的意见,不做那件大逆不道的事情,你就可以长久地稳坐吴王的位置 。
结果,忠言逆耳,刘濞还是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大旗反了 。
说到这里,还是要解释一下晁错这码子事 。本来人家吴王就虎视眈眈,结果晁错却不识时务又添了一把火,向汉景帝献上了《削藩策》,力主“削藩”,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 。削之,其反亟(迅速),祸小 。不削,其反迟,祸大 。”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于景帝三年(前154年),以卖官等各种罪名先后削去楚王戊的东海郡、赵王遂的常山郡和胶西王的六个县 。
虽然削藩这把刀暂时没有砍到刘濞,但是却给了刘濞联合诸王造反最好的理由 。他在檄文中说,晁错这老小子是在挑拨您(景帝)和我们各个刘姓王之间的感情,毕竟我们才是一家子,一个外人却在那儿指手画脚制造矛盾 。他是您的老师您不忍心治他的罪,我来帮您 。于是就有了“诛晁错,清君侧”的幌子 。
明眼人肯定看出来了,一个小小的晁错,犯得着动用天下诸侯的兵马来杀他吗?当然不用,刘濞这是在为自己打掩护,笼络人心 。很快,刘濞率领20万大军西渡淮水,并与楚军会合后,组成吴楚联军 。随即挥戈西向,杀汉军数万人,颇见军威 。
消息传到景帝耳朵里,他立刻派周亚夫率兵迎战,仅用了三个月就彻底平息了叛乱 。在总结刘濞造反的原因时,司马迁是这样说的:“逆乱之萌,自其子兴 。争技发难,卒亡其本;亲越谋宗,竟以夷陨 。”意思是说,刘濞谋反,是因为他儿子被杀这件事引起的 。
当初,为了挟制刘濞,文帝以陪读为由让刘濞的嫡长子刘贤留在未央宫做人质 。谁知,有一次,时为皇太子的刘启(即景帝)和刘贤下围棋,因争棋路而发生争执,皇太子抓起棋盘将吴世子砸死 。太子因为一盘棋竟然打死了自己的嫡长子,而且一点没有道歉的意思,这使刘濞大为恼火 。当汉文帝派人将尸体运回吴国,吴王刘濞愤怒地说:“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又将灵柩运回长安埋葬 。从此,刘濞称疾不朝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