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批被遣散出宫的太监命运如何?
清朝到了最后气数已尽 , 就把伺候人的太监宫女都遣散了 。给大家讲述一下清朝最后一被遣散出宫的太监的命运 , 只能感叹生不逢时 , 他们大多数人都命运凄苦 , 结果做了太监 , 却还不能安身立命 。
宣统皇帝遣散最后一批太监的时候 , 也是废了一番心思 。因为这帮太监既不如以前听话 , 也不如以前好打发 , 还干起了顺手牵羊的勾当 。溥仪去查 , 便索性一把火把库烧了 , 落个死无对证 , 一了百了 。这就是有名的建福宫大火 , 起火时间是1923年6月26日晚9点多钟 , 这个在电影《末代皇帝》中有所体现 。
溥仪就给京畿卫戍总司令王怀庆写了一封信 , 让他带着部队进入紫禁城 。然后召集太监 , 宣布遣散令 , 并警告太监们 , 所有人不得携带任何物品 , 违抗者立即枪毙 。每位太监发遣散费三到五块 , 这比起他们私藏和盗窃的宝贝 , 真是无比的坑爹 。于是念完圣旨 , 太监们一个个情绪都很激动 , 满地打滚 , 嚎啕大哭 , 有的说主子恩情不舍离开 , 有的说出去没去处是要了亲命 , 有的则开始骂娘 。然而除了最后留下的五宫各二十名太监 , 该离开的 , 还是得离开 。
于是 , 多数太监的出路就成了问题 。首先是原先在外面有产业的 , 在外面存了不知道多少银元 。这类人就当上了爷 , 如先前出去的小德张 , 在天津和北京都置办了庞大的产业 , 又收纳了许多小太监伺候自己 。而普通中层太监 , 则要在年轻的时候就有所谋虑 。
先前有个“太监养老义会” , 一般设在寺庙里 , 和现在的敬老院差不多 。太监在会里交上二十两白银(后为一百个左右的银元) , 年老后就可以在义会所属的寺庙里养老 , 吃住都不花钱 。太监年轻的时候就为身后事谋划 , 所以早就在养老会的寺院拜了师傅 , 到时候直接去当和尚就可以了 。但“有些老太监 , 连这几个钱都拿不出来 , 出宫后只有流浪各处 , 冻死、饿死了”(《清宫太监回忆录》老太监张修德、孙耀庭、田壁臣)
小德张是最后一个总管太监 , 手里有不少钱 , 出宫后 , 带着娶的几个老婆在天津做寓公 , 后来不善经营又无后台被当成肥羊钱财四散 , 家产缩水 。建国后所剩资产被公私合营 , 本人参加社会主义改造 , 在国营早点铺炸油果子 , 后在1957年病逝 。
他自传中提过 , 在辛亥革命之后 , 宫内曾经大批放出太监 。这里面除了少数有钱有势的大太监们回乡买房买地当地主资本家 , 大量的中下层太监只有少数钱财 , 最后就一起聚集一处 , 出家为僧有之 , 集体生活类似养老院有之 。还有一部分太监散入民间 , 比如小德张自己就带了好几个贴身的小太监 。在革命前 , 民间不许使用太监 , 严禁私下阉割 , 所以无名白---即阉割后又无名额入宫的人就很惨 , 只能当乞丐 , 但是革命后无人管了 , 这些流落的太监就有的被民间一些大户雇佣收留 。
【清朝最后一批被遣散出宫的太监命运如何?】总之 , 太监再神秘 , 再不同 , 也只是一个职业 。当这个行业凋零的时候 , 他们自然会追寻自己的出路 。贪渎的人摇身一变 , 成了大户和投资者 , 过上了更加富足的日子;努力的人继续寻找机遇 , 有了自己的事业;颓废的人花光了积蓄 , 过得不如从前 , 他们痛骂改革者 , 怀念从前的时光 。更多的人 , 因为先前缴纳了足够的养老金 , 在年老的时候 , 过着无忧也没什么盼头的生活 , 心想比饿死强太多 。
推荐阅读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清朝皇帝过年旧俗 与群臣分食不加任何佐料白片肉
- 清朝服饰之 清代镶边短袄
- 清朝格格的一生 大多寿命不长而且没有后代
- 揭秘七大圣结义为何孙悟空要排在最后?
- 清朝才智过人的周培公为何被康熙发配盛京?
- 清朝唯一的一例太监干政 寇连才是什么样的下场
- 中国最后一位总管太监 建国后卖油炸果子
- 大清朝为什么没有宦官乱国现象?
- 清朝驸马太憋屈 公主不宣召不能同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