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我军炸药发射筒被敌军称为“原子炮”
淮海战役的胜利震惊中外 。斯大林闻讯后曾在笔记本上写下:“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今天,采访人员采访3名参加淮海战役的老战士,听他们讲述那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战斗故事 。
令国民党军胆寒的“原子炮”
【淮海战役我军炸药发射筒被敌军称为“原子炮”】丁转运老人曾是特纵六团的一名战士,他回忆说:国民党军拥有先进的美式装备,而我军在武器装备上明显处于劣势 。为弥补炮火不足,战士们发明了许多土制武器 。这种用汽油桶做成的炸药发射筒,也叫“飞雷” 。它的特点是构造简单、杀伤力强 。在桶内装上火药和炸药,尾部装上导火线即可使用,一次可发射炸药50至70公斤,射程在100至200米,对摧毁国民党军的土木工事破坏力极大 。
这种凝结我军将士智慧的自制武器在淮海战役中发挥了巨大威力,国民党军闻之胆寒,称之为“原子炮” 。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我们的飞机坦克比你们多,这就是大炮和炸药,人们叫这些做土飞机、土坦克,难道不是比较你们的洋飞机、洋坦克要厉害十倍吗?”
用高粱秸布火阵阻断敌人坦克
曹锦孝老人曾是八纵23师31团二营六连战士,老人回忆道,为解救黄维兵团,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亲率数十辆坦克,挺进蚌西北,协助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合力北进 。面对钢铁制造的庞然大物,我军指战员刚开始不知如何对付,但很快就在战斗中摸索出了打坦克的方法 。他们用集束手榴弹、爆破筒塞进坦克履带后爆炸,绞断坦克履带 。战士们还想出用成捆的高粱秸布火阵,火烧坦克的方法,使坦克动弹不得 。
贴身保存的光荣证
李性源老人曾是八纵23师67团政治处的宣传干事,在参加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斗中,他常协同后勤部门一起向前线运送饭菜伙食 。令他刻骨铭心的是:惨烈的战斗使他早上按一个建制班的伙食供给量给前线运送饭菜,晚上就只要给一两个人运送伙食了 。
老人回忆道,在解放军战士随身携带的物品当中,有一样并不起眼却非常重要的身份凭证——光荣证 。战士们总是将它贴身保存,一旦在战斗中光荣牺牲,这张记录他们姓名、籍贯和部别的光荣证,就成为辨明烈士身份的重要凭证 。
推荐阅读
- 赵括真是庸将?长平战役之天欲亡我非战之罪
- 随枣会战简介 我军层层阻击最终将日军击退
- 秦始皇统一血的代价 22场战役斩敌181万
- 夷陵之战简介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夷陵之战介绍
- 上甘岭战役胜利不只“钢少气多” 炮兵立大功
- 孟良崮战役简介及时间 孟良崮战役发生在哪?
- 长津湖战役的简介 长津湖战役伤亡了多少?
- 兵圣孙武的旷世之战 “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 光绪时“古董炮” 竟然成解放战争我军秘密武器
- 淮海战役的基本特点 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