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项英 皖南事变壮烈牺牲的新四军副军长

项英(1898—1941) ,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 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 , 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 , 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 抗日名将 。项英原名德隆 。化名江俊、江钧 。湖北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人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中共三大、六大上分别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 。1926-1930年期间 , 曾任湖北省总工会党团书记、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 。1931年后 , 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等职 。红军主力长征后 , 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书记 , 中央苏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 在赣粤边坚持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 , 任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 。1941年1月 , 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皖南事变中 , 被叛徒杀害 。后移葬雨花台烈士陵园 。
项英(1898.5─1941) , 原名德隆 。化名江俊、江钧 。湖北武昌县(今武汉市江夏区)人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中共三大、六大上分别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 。1926-1930年期间 , 曾任湖北省总工会党团书记、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 。1931年后 , 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等职 。红军主力长征后 , 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书记 , 中央苏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 在赣粤边坚持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 , 任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 。1941年1月 , 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皖南事变中 , 被叛徒杀害 。
项英同志主要著述有《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经验对于当前抗战的教训》(1937)、《项英将军言论集》(1939)等 。
早年经历
项英(1898年5月—1941年3月14日) , 湖北武昌县(今武汉市江夏区)人 , 原名项德隆 , 化名江钧、江俊、张成;出生于湖北武昌县(今武汉市江夏区) 。他在武昌涵三宫的日新预备学堂读完初中后 , 15岁便进入武昌模范大工厂当工人 。他白天做工 , 晚上还坚持读书 。工作的磨砺和社会的淬炼塑造出他求识自强的不屈性格;俄国十月革命与五四运动的爆发 , 又坚定了他追求真理的执著信念 。在和包惠僧的会面时项英说:“我自从读了《劳动周刊》 , 知道中国工人也要组织起来 , 我愿意从这方面来努力 。”其决心溢于言表;1920年曾在武汉组织过纺织工人罢工;1921年12月起在武汉江岸筹建铁路工人俱乐部 。
工人领袖
项英同志192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成为湖北最早的产业工人党员 。1922年10月 , 项英领导汉口扬子江机器厂罢工 , 并向厂方提出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等条件 。厂方对工人提出的要求拒绝采纳 , 还关闭了厂门 , 企图“厄工友于困苦之境” 。项英鼓励工人们“要提起精神 , 努力奋斗 , 争回人格 , 宁死不屈 , 为扬子工人争口气 , 为天下工友争口气” 。经过细致的组织宣传和思想工作 , 工友们团结一心 , 意志坚定 , 最终取得罢工斗争的胜利 。项英很快成为武汉工人阶级公认的领袖之一 , 深孚众望 。
项英同志长期在武汉、上海等地从事工人运动和党的工作 , 曾任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总工会总干事、湖北省工团联合会组织主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 , 为反对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改善工人的政治地位和生活进行了坚决斗争 。他参与领导的1923年平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和1925年沪西日商纱厂工人二月罢工 , 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
1926年秋起 , 在武汉组织工人纠察队 , 任总队长 , 配合北伐军作战 , 维持社会秩序 , 参与收回汉口英租界和反夏斗寅叛变的斗争 。在中共第三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 均当选为中央委员 。
领导苏区
大革命失败后到上海 , 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28年2月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 , 同年7月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 。后又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 , 当选为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 。1929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兼中共党团书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