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张元豹 在东南亚牺牲的反法西斯斗士
张元豹,1916年冬出生在福建省仙游县城东镇土寨村 。出生时,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歌声,而是寒冷、饥饿和父母亲无奈的叹息声 。富人家添丁欢欢喜喜,大摆宴席;穷人家生子欢乐之中却带着忧愁 。为了维持生计,父亲起早摸黑租种地主的土地,母亲克勤克俭哺育幼子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孩提时期的张元豹非常体谅父母的苦衷,自觉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张元豹非常羡慕那些背书包上学的孩子,但他深知自己的家境,不敢向父母提出上学要求 。后来在亲人的资助下,张元豹才实现了上学的愿望 。
1923年,张元豹在家乡的小学读书,由于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未念完小学,便提前进入仙游公立中学就读 。在学校里他朴实寡言,不苟言谈,但与同学的关系却十分融洽,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阿豹” 。有一次劳动课,老师不在场,一些同学趁机偷闲嬉闹,而张元豹却不声不响,挥舞铁锄,动作利落,半个小时就将凹凸不平的操场修平了一大片,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
张元豹从小就善恶分明,且极有主见 。他在上中学时,学校紧靠西门兜城墙,城墙外就是西门兜刑场 。每当西门兜刑场行刑时,许多同学就好奇地爬上城墙观看行刑,而张元豹却平静地对同学们说:“被枪决的都是农民,有什么好看的!?”当时,学校隔壁是仙游较著名的王元龙占相馆,同学们有空时就去旁听和观看占相,还把占相术渲染得奥妙神奇 。而张元豹却说:“我不相信,哪能一相定终生,一占知休咎呢?”
初中毕业后,张元豹进入仙游县中附设的高师班读书,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只能且耕且读,每天早晨上学前和下午放学回家后,都得去帮助父亲耕作,年长日久,从无间辍 。1930年高师毕业后,到革命气氛浓厚的仙游坝下小学任教 。他很快参加了革命互济会,并积极参与由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农运工作 。1932年,张元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3年夏,调到中共莆属(闽中)特委机关工作,当时特委正在组建共青团莆田中心县委,便安排张元豹在共青团莆田中心县委工作 。1934年3月,中共莆属(闽中)特委又委任张元豹为共青团莆田中心县委书记,除了负责莆、仙两县团的工作外,还兼任农运工作 。1934年4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被国民党宪兵破获,市委书记陈之枢等人相继被捕叛变 。由于莆属特委隶属福州中心市委,所以,福州中心市委的暴露,立即波及莆田、仙游两县中共地方组织 。叛徒马上率宪兵从福州赶到莆田、仙游,抓捕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致使莆仙两县的党团组织在短时间内均遭严重摧残 。张元豹因事前不知消息,结果在莆田郊区廷寿村被捕 。在宪兵押送张元豹回莆田城里的途中,他趁群众围观之机,迅速撞倒宪兵后逃入人群 。宪兵见状立即鸣枪示警并奋力追赶,一时秩序大乱,人马混杂,加上宪兵系外地人,人生地不熟,而张元豹轻车熟路,很快就消失在人群之中,并连夜逃回仙游 。由于仙游的党、团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于是,张元豹通过亲友的帮助,秘密离开仙游前往厦门,又从厦门辗转到新加坡,最后漂泊到马来亚霹雳州把巴埠的华侨小学任教 。
作为共产党员的张元豹,身在海外,但心系祖国,时刻注意闽中革命形势的发展,同时,仍然不懈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工作 。在1935年到1936年间,张元豹经常撰写进步文章,投稿《中华晨报》副刊,因而结识了一批有志之士,并同马共中央的领导成员、《中华晨报》的主编取得联系,恢复了组织关系和革命工作 。同时,张元豹还同从闽中逃往马来亚的其他中共党员取得联系,同他们一道撰写时论和具有革命内容的文艺作品,经常在《星洲日报》、《南洋时报》等报上刊登进步文章,扩大革命思想的影响 。
1937年上半年,中共闽中特委遭破坏,闽中特委的主要领导人被国民党当局逮捕 。张元豹获知消息后非常震惊,一方面撰写文章,指责国民党福建当局大敌当前、同室操戈,做了亲者痛、仇者乐的蠢事;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在马的共产党员和同乡会,积极捐款,进行营救 。
七七事变之后,全国上下抗日救亡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作为炎黄子孙的海外侨胞也纷纷加入抗日救亡的行列 。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张元豹辞掉小学教师职务,开始他的职业革命生涯 。自1937年下半年起,他天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为祖国抗战奔走在霹雳的各埠之间,居无定所,食无定时,饥一顿饱一顿,当时马共党供给他每月8元叻币的生活费 。经济上的困难,并没有影响他从事革命的热情 。后来,张元豹应邀兼任《星州时报》驻霹雳州的特约采访人员,每月增加了二十几元的稿费收入,生活才有了基本保证 。而当时由于工作实在繁忙,连写稿的时间也挤不出来,生活难以为继,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张元豹才接受马共中央付给的每月十几元的生活补助费 。
推荐阅读
- 抗战英烈周卓然 誓死抗日牺牲在中条山的骑兵少将
- 陕西在抗战时期的三大贡献及其文化意义
- 抗战英烈王竣 以鲜血捍卫了祖国神圣领土的将军
- 抗日名将郝梦龄是怎么死的?
- 长城抗战的历史意义 坚定了中华民族抗战信心
- 抗战英烈王剑岳 常德这座抗战英雄城市出生的英雄
- 国民党哪一支部队抗战中被指已赤化成“七路半”
- 关于抗日英烈 你所不知道的数据统计一览
- 新四军老兵忆抗战 一包辣椒“炸弹”呛翻鬼子
- 94岁抗战作家 冒死营救抗日志士参加东北民主联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