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三国时长沙“剩女”遍地是东吴失败原因?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考古人员在长沙走马楼工地发掘出大量吴简,出土至今,走马楼吴简中的研究成果不断被披露出来 。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教授高凯从走马楼吴简中解读出,在长沙人口发展史上,男女性别比例失衡较突出的一次发生在三国东吴时期,那时长沙遍地“剩女” 。
【为何说三国时长沙“剩女”遍地是东吴失败原因?】女多男少,那时“大女”当家
根据吴简,一些专家梳理出三国孙吴长沙郡的百家姓来,更有专家从土地契约中,发现孙吴时期的长沙,存在大量“大女”当家,成为户主,租佃国有土地的特殊现象 。
因汉代法律规定“为人妻者不得为户主”,而三国吴简中出现大量以“大女”为户主的现象,说明孙吴时期,长沙郡中存在女多男少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 。
有大量女性为剩女
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教授高凯通过仔细研究走马楼吴简中的“大女”户主,发现她们的姓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名字中出现有“妾”字(有一例有“婢”字)者,如称黄妾者有4人,刘妾者有3人等,说明这些“大女”是已婚妇女 。根据当时制度,这些已婚妇女的丈夫必然已经亡故;第二类“大女”均有正常名字,如周张、左玉等,这些人应当是尚未嫁娶而成为户主的成年女性 。于此可推出两类情况 。其一是丈夫死亡,造成已婚妇女过剩而形成性别比例失调;第二是成年女子多于成年男子,造成未婚妇女过剩,后者即是今天被称为“剩女”者 。
战乱频仍加重失衡
三国时期的长沙,饱经战火 。据《三国志·吴书》记载,孙吴初期的长沙郡,曾发生区星之乱、周朝苏马等起义,以及后来孙权和刘备的对峙,长沙出现大量男性青壮年死于战乱是必然的结果 。此外,当时湖南的地理气候环境,为“南方阳气之所积,暑湿居之”,不仅出现“泽气多女”的现象,而且容易造成男子“早壮而夭”的厄运 。一个例子就是: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利苍和儿子利狶早早去世,而其夫人辛追却活了50岁 。
与此同时,孙吴时期,长沙地区的内乱及徭役日益加重,均占用了青壮年男性婚育的时间,且严重伤害身体健康 。其结果使“女多男少”的性别比例失调现象更加严重,最终也大大制约了吴国长沙郡人口的繁衍 。综上,三国吴国之败,一个重要原因,是败在了人口上 。(摘编自《长沙晚报》)
推荐阅读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风尘才女寇白门为何不惜与出轨情人玉石俱焚?
- 真奇怪 为何秦始皇一辈子都不立皇后呢?
- 爱国诗人屈原之死疑云 自杀说未必是事件真相
- 浑身是胆赵子龙 为何被老婆用绣花针扎死了
- 西门庆为何要花巨资买朋友情义?
- 吕洞宾墓中疑云 道士墓穴为何男女合葬
- 蠢笨如猪的安禄山为何能成为大唐军界第一人?
- 小说《西游记》中最美的女儿国国王 红颜似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