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 宋光宗因为怕老婆而不肯为父亲办丧事( 二 )


丈夫得了神经病,李凤娘却是越活越精神 。他乘机让儿子协助处理政务—也是,父亲病了儿子帮忙,天经地义嘛 。自从为立嗣的事在孝宗面前吃了闭门羹,李凤娘天天在光宗面前说孝宗的坏话 。光宗也生父亲的气,大哥死后,父亲让排行老三的自己做了太子,而现在竟然说:当初按例应立你二哥,因为你英武像我,才越位立了你,现在虽然你二哥不在了,可你二哥的儿子还在!那意思很明白了,父亲不想立自己的儿子 。这让光宗越想越生气 。在这一点上,这对活宝夫妻是高度一致的:儿子是自己的好,皇位哪能传给他人?基于此,夫妻俩组成了统一战线,越说越有共同语言,越来越一条心了 。
确实,光宗的儿子嘉王赵扩是很笨,做爷爷的不能不为江山社稷考虑 。可是,孝宗把“窝囊”的儿子光宗看成“英武”,人同此理,光宗又怎会嫌自己的儿子笨呢?如今再想挽回,孝宗只能结怨儿子一家了 。
果然,儿子把自己的好心都当作驴肝肺了 。孝宗看儿子久病不愈,自然担心,就到处找民间秘方 。可是李凤娘却对丈夫说,这是你父亲想毒死你,好改立老二的儿子;就是不毒死你,也早晚要废了你!光宗本来神经就不正常,经李凤娘这么一煽风点火,觉得老爹太毒了,从此就不肯再见老爹 。
光宗的意思也很明白:你不立我儿子,那我们父子就恩断义绝!
做爹的,悲哀啊!
老爹死了,儿子不肯办丧事
光宗自从得了神经病,好一阵孬一阵,让人揪心 。可是,大臣怎么对皇上说呢?难道能直说:皇上,你脑子有病?那你是不想活了 。
既然阿Q头上的疮疤说不得,那么,劝说皇帝去看望老爹总还是可以的吧,这毕竟关乎人伦大义,皇帝岂能有失体统?可是,光宗却有时傻愣,没有反应;有时大概还是清醒的,被大臣们逼得没法,就答应前去,可还没动身,李凤娘就把光宗“劫走”了 。李凤娘怎能让孝宗的楔子插进她与皇帝之间—倘使他们父子一抱头痛哭,冰释前嫌,我李凤娘不就成了老赵家最大的敌人吗?
最伤心的是孝宗,他倚门盼望,却总是一场空 。儿子不来看望,媳妇又是这么“作”,不久他就郁郁而终 。
老爹死了,儿子总得出来办丧事啊 。不要说皇家了,这道理,随便哪个人都懂 。可是,光宗却无动于衷,任是大臣们怎么劝,他都漠然不应—李凤娘本来就恨死了与自己作对的公公,她可不乐见前皇帝的“哀荣”,自然阻止光宗前去 。宰相留正和知枢密院事赵汝愚觉得不对劲,就拉住光宗哭谏,光宗仍然不为所动,衣服都被拉破了还无济于事 。朝廷一片哗然:这样做事,皇家体面何存?天下人会怎么看呢?
孝道是帝国的根本,这几乎要动摇老赵家的政权合法性啊!由此可见,李凤娘是一个多么没见识的女人—跟死人急什么?就是不情愿,台面上也要装一装啊 。
当此之时,还是80岁的高宗皇后吴氏有主见 。她处变不惊,代行主持丧礼,说皇帝有病,可在家中祭奠 。虽然一时糊过去了,可是毕竟丢人丢大了 。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儿子躲在一边,却让祖母来为老爹送终的?
大宋朝实在是太狼狈了 。
可是,更狼狈的是,一个有神经病的皇帝竟依然统揽着帝国大局,这就像一个瞎子做舵手一样危险 。宰相留正在这条帝国船上,备感惊慌失措,于是恳请立储,万一船长真犯浑了,好马上有人顶替 。
当初,光宗在李凤娘的撺掇下,要孝宗点头立储 。现在孝宗一死,他却不肯立储了 。为什么?他觉得一立储,儿子马上就会取代自己 。可是大臣们坚持,光宗没法儿,就批了这么几个字:“历事岁久,念欲退闲 。”再问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没下文了 。而宰相留正,还受了皇上不明不白的批评 。留正是一个胆小的人,又迷信,一次上朝扭伤了脚脖子,就觉得流年不利,再待在疯皇帝身边太危险了,于是就乘小轿出城开溜了 。
一个国家,皇帝有神经病,宰相又吓跑了,那只能国防部长赵汝愚上阵了 。赵汝愚知道不换皇帝是不行了,就抓住御批的“退”字,一面联系中央警卫局,以取得他们的支持;一面让韩侂胄托人去请高宗皇后吴太后出来主持大事—韩侂胄的母亲与吴太后是亲姊妹,有了吴太后的支持,就名正言顺了 。
吴太后知道势在必行,否则夜长梦多,会危及社稷 。于是,在孝宗哀悼期结束之时,出来暂时垂帘听政 。在内警的护卫下,嘉王赵扩来到爷爷的灵柩前 。赵汝愚宣布内禅,嘉王却吓得绕柱而逃,被吴太后喝止 。吴太后亲自为玄孙披上皇袍 。嘉王在韩侂胄等人的扶持下坐上御位,还自言自语道:我没罪,我恐怕要担负不孝之名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