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 其实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 正因为如此 , 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假设来描述宇宙 , 其中不乏一些令人觉得匪夷所思的理论 。
(丽莎.蓝道尔)
比如说哈佛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丽莎.蓝道尔(Lisa Randall)提出的“暗宇宙”理论 , 就认为宇宙中存在另一个暗宇宙 , 并且这个暗宇宙中还可能存在着“暗生命” , 她在发表在《鹦鹉螺》(Nautilus)杂志上的文章中指出:你不会知道“暗生命”有多可爱 , 因为你基本上永远见不到它们 。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具体是怎么回事 。
在我们太阳系中 , 各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时有一个明显的规律 , 那就是距离太阳越远的行星 , 其公转速度就越慢 , 其实这种现象可以利用牛顿经典力学来解释 。
简单来讲就是 , 行星围绕太阳公转时会产生“离心力” , 其方向与太阳引力相反 , 当“离心力”与行星受到的太阳引力相等时 , 行星才会沿着一个稳定的轨道围绕着太阳公转(注:“离心力”是一种虚拟力 , 其本质是物体惯性的表现) 。
由于“离心力”的大小与行星公转速度是正比例关系 , 而引力的大小则与距离的平方是反比例关系 , 因此行星的公转速度必须是一个特定的值 , 并且距离太阳较远的行星 , 其公转速度必须比距离太阳较近的行星慢 , 否则的话 , 行星就会因为“离心力”大于(或小于)太阳引力而脱离当前的轨道 , 直至远离太阳而去(或坠入太阳) 。
在星系的尺度上 , 恒星的运行也应该如此 , 然而科学家却发现 , 宇宙中的很多星系并没有遵循这样的规律 , 观测数据显示 , 很多星系的旋转速度都比理论值高出很多 , 特别是运行在星系外缘的恒星 , 其速度更是远远地超出了理论值的上限 , 以星系的质量所产生的引力 , 根本无法束缚住它们 。
为什么会这样呢?科学家推测 , 应该是有一种我们无法直接探测到的物质为星系提供了额外的引力 , 并将其称为“暗物质” , 在后续的研究中 , 科学家又在“引力透镜”、“宇宙微波背景”、“天空调查和重子声学振荡”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工作中 , 发现了暗物质存在的间接证据 。
时至今日 , 暗物质早已得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同 , 科学家甚至还根据已知的观测数据估算出 , 宇宙中暗物质的总质量是普通物质(即我们可以直接探测到的物质)的5倍多 。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 我们只知道暗物质会参与引力相互作用 , 基本不参与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 , 可能会参与弱相互作用 , 通俗点讲就是 , 除了宏观层面的引力效应之外 , 暗物质基本上不会与普通物质发生反应 , 即使暗物质就在我们身边 , 我们也很可能感受不到 。
然而对于“暗物质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这个问题 , 我们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
丽莎.蓝道尔正是研究暗物质的众多科学家之一 , 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 , 她和她的研究团队发现了 , 银河系中同样也存在着大量的暗物质 , 看上去就像银河系镶嵌在一个由暗物质构成的“暗星系”之中一样 。
丽莎.蓝道尔随后提出观点称 , 如此多的暗物质 , 应该像普通物质一样由多种基本粒子构成 , 数年之后 , 她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 , 即:宇宙中存在另一个暗宇宙 。
顾名思义 , 所谓的暗宇宙 , 就是指由暗物质构成的宇宙 , 由于宇宙中的暗物质比普通物质更多 , 因此一个合理的假设就是 , 构成暗物质的基本粒子的种类比普通物质还要丰富 , 尽管它们不会与普通物质发生反应 , 但它们之间 , 却可以通过暗宇宙中特有的相互作用构成各式各样的暗物质类型 , 进而形成多姿多彩的暗物质世界 。
从现有的观测数据来看 , 暗物质在宇宙中的分布在整体上是均匀的 , 这就意味着 , 或许我们身边就有一个暗宇宙 。
进一步想 , 如果暗宇宙也具备与已知宇宙相似的运行机制 , 那么在暗宇宙之中也会存在由暗物质构成的“暗行星”、“暗恒星”、“暗星系” , 而在一些条件合适的“暗行星”上 , 还可能会形成具有复杂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 进而演化出由暗物质构成的“暗生命” 。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重磅!英美科学家对奥密克戎病毒11个最新判断!对全球意义重大!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
- 人的气运竟然真的存在?科学家竟然已经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