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起义军将领黄巢吃人实际是背黑锅

关于黄巢(820~883年),我们常见的简评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沉重的打击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 。云云 。这些观点,是经不得推敲的 。说他是农民起义领袖,但他本身并不是农民 。《旧唐书黄巢列传》载“世代为盐商,富有资财 。擅长击剑骑射,略通书牍奏记,颇有口才,喜爱招养亡命之徒”如此文字,可见他是个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大老板 。
说他打击了腐朽和黑暗,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但他本身的行为也不大像 。因为他自己比唐代统治者更腐朽黑暗 。别的且不说,就说他吃人的事迹就够了 。
黄巢在失败前包围陈州近一年时间里,他发明了一种名为“巨舂”的石制的机器,采用过机械化方式,将活人粉碎,以人肉作军粮,供应他围城部队,以保证他起义军的战斗力 。黄巢所过之地,百姓净尽、赤地千里 。《旧唐书》记载:黄巢率领全军围陈州近一年,数百(一说三千)巨碓,同时开工,成为供应军粮的人肉作坊,流水作业,日夜不辍 。将活生生的大批乡民、俘虏,无论男女,不分老幼,悉数纳入巨舂,顷刻磨成肉糜,并称之为‘捣磨寨’ 。陈州四周的老百姓被吃光了,就“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徐、兖等数十州,咸被其毒 。”
以下,是史书的原文记载——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 。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人大饥,倚死城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 。”
《资治通鉴·第二二五卷》:“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 。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卞、曹、濮、徐、衮等数十州,咸被其毒 。”
有专家说,黄巢吃人的规模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骇人听闻的程度,既是中国之最,大概也是世界之最 。这个观点,一点也不为过 。此外,他还屠长安城,大规模盗墓 。对这样禽兽不如的魔王,冠之以农民起义领袖,是对农民的污蔑 。那些“活生生的大批乡民、俘虏,无论男女,不分老幼,悉数纳入巨舂,顷刻磨成肉糜”的农民同意吗?还有“河南、许、汝、唐、邓、孟、郑、卞、曹、濮、徐、衮等数十州”被吃掉的农民认可吗?至于说他:“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更是胡说,正是因为他的所谓起义,使唐中央政府对藩镇割据更加无力辖治,很快进入了五代十国的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分裂 。但关于黄巢以人肉做干粮的事情,我怀疑是背了秦宗权的黑锅 。
《旧唐书 黄巢传》记载:
【唐朝历史 起义军将领黄巢吃人实际是背黑锅】五月,巢贼先锋将孟楷攻蔡州,节度使秦宗权以兵逆战,为贼所败 。攻城急,宗权乃称臣于贼 。遂攻陈、许,营于溵水 。陈州刺史赵犨迎战,败贼前锋,生擒孟楷,斩之 。黄巢素宠楷,悲惜之 。乃悉众攻陈州,营于城北五里,为宫阙之制,曰八仙营 。于是自唐、邓、许、汝、孟、洛、郑、汴、曹、濮、徐、兖数十州,毕罹其毒 。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 。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
这里记载了黄巢和秦宗权合兵以及以人肉做干粮的事情 。说明当时黄巢一军应该非常缺粮,否则不会“俘人而食” 。
然而,《新唐书 赵犨传》记载:
巢益怒,将必屠之,乃起八仙营于州左,僭象宫阙,列百官曹署,储粮为持久计 。宗权输铠仗军须,贼益张 。
赵犨是当时陈州的守将,是陈州大战的参与者 。“储粮为持久计”的说法值得留意 。
此外,《旧五代史 赵犨传》也有差不多的记载:
巢于郡北三四里起八仙营,如宫阙之状,又修百司廨署,储蓄山峙,蔡人济以甲胄,军无所阙焉 。
如果说“储粮为持久计”只是做法,那么“储蓄山峙”则是结果了 。这两处不同的记载都说明黄巢围陈州,是做了充分的准备,有足够粮草的,不至于要吃人 。有人会认为,陈州围城三百日,说不定黄巢兵马后期缺粮,所以才吃人吧 。黄巢撤陈州之围,是中和四年四月底 。我们不妨看看中和四年四月的起义军的情况:《旧唐书 僖宗纪》(中和四年)三月壬戌朔 。甲戌,克用移军自河中南渡,东下洛阳 。四月辛卯朔 。甲寅,沙陀军次许州,节度使周岌、监军田从异以兵会战 。贼将尚让屯太康,黄邺屯西华,稍有刍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