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陈文彬 帮助贺龙收复宁武城一战成名( 二 )


1936年4月下旬,陈文彬率部历经艰难险阻,进至金沙江畔的石鼓镇 。为了迅速摆脱尾追之敌,抢渡金沙江,陈文彬带领全团急行军,配合兄弟部队首先夺取了渡口,然后带领几名战士,找来一名船夫 。当时,分配给红五十团的仅有一只破船,待渡的却有全团数千人,后面蒋介石的大军紧追不舍,马上就要扑过来 。时间就是生命,陈文彬来不及休息半刻,便带领船夫将破船修好,又具体周密地安排了摆渡计划 。一船,二船,三船……经过一整天的来回摆渡,眼看最后一名战士安全渡过了金沙江,陈文彬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 。接着,部队进入白雪覆盖的崇山峻岭 。艰辛的跋涉,艰苦的生活,环境的恶劣,战斗的频繁,使得每天都有战士病倒,掉队的也多 。陈文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顾不得自己的劳累,立即安排力量,加强收容工作,并将自己的马让给伤病员骑,把自己的干粮让给战士 。
同年7月,红二、六军团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总部会师 。这时,陈文彬调任红六军团组织部长 。10月,红六军团在甘肃会宁整编,将原有的四个师缩编为三个团,陈文彬出任红五十一团政委 。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红六军团所属的三个团并为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陈文彬任该团二营营长 。此时,中共中央发布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战争,配合主战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实现全面抗战 。
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 ,一二○师进入晋西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陈文彬和贺庆积奉命带领部队到忻(县)崞(县)地区开展地方工作,扩大武装力量 。他们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以忻崞支队及侯马团一部分增编成七一九团 。贺庆积任团长,陈文彬任政委 。
【抗战英烈陈文彬 帮助贺龙收复宁武城一战成名】七一九团组建后的第一次战斗,就是配合兄弟部队打击日寇,恢复宁武县城 。1938年3月,侵占晋西北根据地的日军大部分被肃清,但宁武还有残敌驻守,企图控制同蒲路 。一二○师决定用围城打援的战术,收复宁武县城 。陈文彬、贺庆积率七一九团进至同蒲路东侧南庄子、张孙沟地区,切断宁武至阳方口的交通,包围敌人 。3月31日清晨,七一九团准时到达指定地点 。上午10时许,阳方口敌骑兵600余人,在飞机掩护下,疯狂地扑过来,驻守宁武县城之敌亦乘机出动 。七一九团与兄弟部队合力夹击敌人 。在激烈的战斗中,陈文彬左臂受伤,鲜血直流,他忍着疼痛,坚持指挥战斗 。结果,歼敌300余人,击毙日军千田联队长,收复了宁武县城 。
1938年夏,三五九旅从所属部队中抽调一批干部,组成工作组,分赴安平、河间、饶阳、应县等地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陈文彬带领七一九团一营进驻应县东安峪一带,宣传发动群众,帮助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镇压汉奸,取消苛捐杂税,实行减租减息,优待抗日军人家属 。仅半年时间,应县即发展了五个抗日游击大队 。
同年7月27日,陈文彬与贺庆积奉命率部进入冀中,与张仲瀚领导的津南抗日自卫军合编,仍属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建制 。张仲瀚任津南抗日自卫军司令,贺庆积任副司令,陈文彬任政委 。9月27日,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长水原少将率第三十一独立大队及伪警备队共1000多人袭击陈庄,一二○师令张仲瀚、陈文彬率部和七一四团在慈峪以北监视曲阳、行唐、灵寿等地的日军,配合主力部队歼灭陈庄之敌 。28日,该团阻击增援之敌于白头山一线,迫使陈庄日寇南逃 。此次战斗,共缴获轻重机枪23挺,步枪500余支 。
1939年11月,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发布《处理异党问题实施方案》,阴谋以军事进攻消灭共产党军队及抗日力量 。冀南地区的国民党石友三部,加紧制造摩擦,对抗日军民发动进攻,破坏冀南平原抗战 。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动时局好转和反摩擦斗争的指示,1940年2月中旬,冀南军区发动反击石友三军的讨顽战役 。津南抗日自卫军和冀中军区七个团奉命开赴冀南参加讨伐石友三顽军的战斗 。2月24日拂晓,津南自卫军在广平县西张孟村一带与策应石友三顽军的日本侵略军遭遇,展开激战 。在广平县支队的积极配合和支援下,指战员斗志高昂 。连续击退敌人七次进攻 。日军遭到重创后,竟灭绝人性地施放毒气 。自卫军战士仍不动摇,奋不顾身地坚持战斗,迫使日军在付出200多人伤亡的代价后狼狈逃窜 。战斗结束后,陈文彬在返回冀中途中遭到敌机扫射,不幸头部中弹牺牲,时年29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