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峰口一战成名的29军七七事变以后的命运
七七事变之后,29军撤退到了湖北荆门,被改编为33集团军,王寿延被分配到集团军下面的77军军部军医处工作,先后担任了军医处的中校主任兼野战医院院长 。此后77军经历了改编、起义,王寿延老人则几经辗转,以普通百姓的身份于1948年8月来南京定居,现已在南京生活了66年 。
7月7日,是凝聚着一组特殊数字的日子 。为了纪念这段难忘的历史,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联合各界爱心人士在汤山举办“关爱老兵,不忘历史”,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活动 。
老兵们现场给孩子们讲抗战故事
【喜峰口一战成名的29军七七事变以后的命运】为了这次的纪念日活动,30多位耄耋之年的抗战老兵赶来相聚 。他们有的久居南京周边,有的从连云港、吉林长春闻讯远赴而来 。他们身着统一的蓝色T恤 。满头银发,“抗战老兵”四个白色大字,让这一场相聚显得震撼而有力 。“他们中有人参加过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战、长沙会战、远征军,见证过日军投降 。”
在昨天的活动现场,来自银铃歌舞团、雏鹰小分队的孩子们,给老人们敬礼、献花,更是紧紧围绕在这群老人的身边,仰起的稚嫩小脸,追着听老人们讲烽火岁月的故事 。
亲历卢沟桥事变老兵发来祝福
在这些从炮火里走出的传奇老兵中,99岁的王寿延,是南京市仅存的一名原29军的抗战老兵 。在昨天的活动现场,老人一段祝福视频也被现场播放,采访人员尝试再次采访老人,但联系人告诉采访人员,老人的耳朵有些失聪,对外界的思维反应和几年前相比又有了些许的迟缓 。活动现场,老人在视频里说了简单的祝福语,赢得了一致的掌声 。
采访人员了解到,王寿延老人,就是七七卢沟桥事变的亲历者 。1916年9月11日,老人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在19岁之前,他接受了传统的私塾教育,也接受了民国时期的新教育 。但“正式学历”是民国时期的“高小”毕业生 。1935年的时候,他和一帮同学报名参加29军,他被分配到了29军军部军医处 。
战斗打响之前奉命接收华侨捐赠医药
在1937年7月7日战斗打响之前,29军驻军和日本驻军的关系已非常紧张,29军的领导者也意识到大战已难以避免,因此在1937年6月就督促各部做好抗战准备 。当时有一批世界各地华侨捐赠的医药器械,共有13车皮,被运送到了上海 。1937年6月底,王寿延和他所在的制剂所一位姓赵的所长,奉军部军医处的命令,前往上海接收这批医药器械 。
据老人回忆,他们在1937年6月底来到南京,居住在湖南路一家名叫“民生旅社”的旅店内,不时可看到日军的飞机在南京上空盘旋 。由于局势紧张,他们在“民生旅社”住了多天仍然没有机会前往上海 。来到南京一个礼拜后,他们接到了29军军部军医处的命令,上海已经不能去了,命令他们速回军部 。
回军部不久即爆发“七七事变”
王寿延回到军部后不久,就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9军军部所在的南苑随即成为血战的地点 。当时37师还在丰台卢沟桥一带正面阻击日军,日军的轰炸机已开始对37师背后的南苑等纵深区域进行轰炸 。
在南苑进入阵地战之前,29军军部撤退到河南郑州,王寿延老人所在的军部军医处也跟随撤退到了郑州 。据前方传来的消息,军部原先驻扎的第9营房成为日军轰炸和炮击的焦点,“营地都给炸平了” 。当时在南苑指挥战斗的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誓死坚守阵地的132师师长赵登禹,在随后的战斗中壮烈殉国 。
七七事变之后,29军撤退到了湖北荆门,被改编为33集团军,王寿延被分配到集团军下面的77军军部军医处工作,先后担任了军医处的中校主任兼野战医院院长 。此后77军经历了改编、起义,王寿延老人则几经辗转,以普通百姓的身份于1948年8月来南京定居,现已在南京生活了66年 。
推荐阅读
- 中国哪个朝代一战就打掉日本千年野心?
- 大唐定鼎的决定一战 且看李世民的灭郑夏之战
- 西汉陈汤的事迹有哪些?陈汤一战成名的故事
- 韦孝宽简介 因玉璧成名的南北朝第一名将韦孝宽
- 揭秘一战时的战斗机对决 从手枪到机枪
- 十六国第一战神慕容垂从未打败仗 最终却败给它
- 令日军惊叹的一战 被毙千人还赞八路军战法一流
- 揭秘喜峰口之战 五百大刀队员攀登绝壁血战日军
- 明朝最幸运的盗子皇后 明宣宗孙皇后盗子成名
- 平津战役简介 国共三大战略决战的最后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