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门庆妻妾最多 李瓶儿一死他格外疯癫( 二 )


当然,这种症候也有高级的表达形式 。归有光《项脊轩志》末尾写“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令人读之泫然,但事实是:第一任妻子魏氏在他三十岁那年过世后,归先生续娶了当地望族之女王氏 。到四十二岁时,陪着新欢,悼悼旧爱,自己当然挺好,我们外人看去,多少有些感觉怪怪的 。但归先生有才情,就过去了 。大多数人,没这么好的文采,表现出来,就是愿意把一分爱说成十分,越苦恋越能满足他们的传奇欲望 。所以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他们会把爱情故事大肆夸张,每个细节都说得像电影——实际上,他们可能真是按照电影结构来改编自己爱情故事的,总觉得自己所经历的状态,离幻想出来的爱情还差许多 。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爱玛明明拥有平凡温和的婚姻,却自觉婚姻不幸,把自己拟代成浪漫小说女主角,然后就忧世伤生起来 。在一个爱情故事里,痛苦而悱恻的爱情比沉着而温暖的爱情更有传奇性,更悲剧,也更瑰丽 。
如果一个人单纯沉湎于这份幻想中,当然无妨:各人有自己做梦的自由,在生活里扮演自己幻想出来的角色也是各人乐意 。但比较吓人的是,这样的人如果和他人有了段爱情,通常会不小心伤害他人 。在得到爱情之前,他们会自动代入,把追求对象当成公主,把自己想成骑士,竭尽所能的追求;而当爱情到手后,他们会心不在焉,继续幻想更符合自己心境的爱情故事 。这里有一个奇妙的矛盾:感情和相处有技巧,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但爱情仪式化强迫症总会认定爱情只有第一份才是真诚的,此后都不够纯净,类似于此 。
世上的植物,并不都产在温室里 。灵芝可以出自山崖,莲花可以出自污泥 。没有一段爱情,可以这么恰好——命运也不是导演,不可能给每一段爱情,都设一个MV式的剧情,给你抹好妆容、打好灯光,让你来邂逅与一见钟情 。实际上,大多数一见钟情只是凑巧,你会觉得那是命运的安排,也许只是因为那天的天气、你的心情、对面伴侣的容貌,恰好凑得好罢了 。
老舍先生说过句话,大意是,穷人没法算计爱情,情种都生在大富之家 。实际上可以换种表述,通常认可的情种,都生在书香门第,因为他们有文化,善于修饰和营造美丽的爱情;但荷尔蒙冲动者、土豪、色狼、混球,其实也是有资格谈谈论爱情的 。还是说回《金瓶梅》里,李瓶儿死后,西门庆嚎啕大哭,跳得有三尺高,叫的都是些“我的没救的姐姐,有仁义好性儿的姐姐!你怎的闪了我去了?宁可教我西门庆死了罢 。我也不久活于世了,平白活着做甚么!”这些言行举止,如今看来,简直滑稽,还带丑角色彩;但设身处地,一个土豪出身如西门庆者,又不是文人雅士,势必无法出口成章 。他也只能用这种狼狈的号哭,表达内心的情感 。你也许无法同意,但如果去掉爱情仪式化的色彩,去掉西门庆和李瓶儿开始的偷情经历、金钱来往、皮肤滥淫,考虑他们的朝夕相处、天伦之乐,于他们而言,虽然开始得不那么光明正大,但后来就是寻常夫妻,就是爱情 。
【为什么西门庆妻妾最多 李瓶儿一死他格外疯癫】这话可能有些政治不正确,但爱情只是果,而非因 。人们相爱,最初的因,可以千奇百怪:比如虚荣心,比如生理向慕,比如利益计算 。但古话说日久生情,诚不我欺 。时间长久、相处融洽之后,自然有血肉连心的爱情存在 。你可以嫌这些爱情来路不正、不够纯洁、没有从一开始就走精神的高端的路线,但这毕竟是爱情 。实际上,大多数泥淖里长出的、满带瑕疵的爱情,往往比浮空凌云的爱情,还要真诚一些——因为没有那么多的自我暗示和仪式感想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