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白居易在长安工作二十年买不起房

在唐代 , 科举考试成绩并非及第与否的惟一根据 , 在没有进入考场前 , 参加试举的士子就得私下里活动了 。说是私下活动 , 其实是公开的 , 是政策允许的 。这就是——“公荐”!
考生在参加科举前拜谒一些名流 , 请他们向当年知贡举的官员推荐自己 。当然 , 考生不能空着手去 , 除了一些必要的礼物之外 , 他们得带上自己的诗文请前辈指点 。这种科举滋生出来的怪胎也名为“行卷” , 应试人挑选出自己最得意的诗文 , 书写端正 , 制成卷轴 , 献给当朝达官或者当世名人 。
白居易(772年~846)是唐代著名诗人 , 但是在没有进士及第前也没有什么名气 。白居易读书十分用功 , 快到而立之年才去参加科举 。一路风尘仆仆到了长安 , 白居易打听到朝臣顾况喜欢提携后进 , 于是决定走他的门路 。登门拜访 , 白居易报上姓名 , 说明来意 , 顾况听了他的名字 , 瞟了眼前这个年轻人 , 调侃道:“长安物贵 , 居大不易 。”
白居易面上一红 , 一躬到地 , 献上自己所作《原上草》:“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顾况看了这首诗 , 顿时对白居易刮目相看 , 赞叹道:“有句如此 , 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诗人白居易在长安工作二十年买不起房】在顾况的大力举荐下 , 白居易果然进士及第 。
从此 , “长安米贵 , 居大不易”成了一则传奇故事 。顾况以为白居易能写出这样足以传之后世的诗句来 , 在长安城中“居易何难” , 哪知道他说的“居大不易”居然是一语成谶 。
白居易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后 , 先是做了九品的校书郎 , 每月工资16000钱 。白居易每月的工资的购买力如何呢?一斗米价格是40钱(贞观年间斗米三钱 , 白居易生活的时代斗米40钱 , 顾况才会这样说) , 一斗酒1000钱 , 一头肥牛15000钱 。唐时长安房价具体多少不见史料记载 , 只知道仅凭工资 , 白居易根本买不起房 。白居易上班后 , 先住在永崇坊的一个道观里 , 因为这里可以免“房租” 。但时间一久 , 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 , 官职大小也算是体制中人 , 传出去好说不好听 , 于是在常乐里租了几间茅屋临时居住 。
常乐里位于长安东郊 , 离白居易上班的地方很远 , 他只好又买了一匹马做交通工具 。唐时劣马6000钱 , 良马30000 , 白居易的马估计用去他一月工资 。有了马 , 就得有人负责照料马匹 , 白居易又雇了佣人 , 每月的基本开销是7500钱 , 剩下8500钱存起来 。工资少的可怜 , 还要养“私家车” , 工作了十多年 , 白居易工资涨了许多 , 却始终没有多少存款 , 买不起房子 。
随着家中添丁 , 费用日增 , 白居易无奈 , 东挪西借在长安城东的渭南县买了一处宅院 。
在郊区买房钱是省了 , 但每天的时间全浪费在上班的来回奔波上了 。无奈之下 , 白居易搬到了朝廷提供的宿舍 , 与妻儿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
白居易欲哭无泪 , 作诗道:游宦京都二十春 , 贫中无处可安贫……
不但是白居易居大不易 , 就连高级官员吏部侍郎韩愈(768年~824) , 混了一辈子体制 , 直到晚年才买了一套房 。搬进新居后 , 韩愈感慨万千 , 赋诗一首:始我来京师 , 止携一卷书 , 辛勤三十载 , 以有此屋庐 。此屋岂为华 , 于我自有余 。
工作三十年才有自己的房 , 韩愈官作的真失败 。
其实 , 白居易和韩愈还算是幸运儿 , 诗圣杜甫没钱在长安买上房 , 最后到了二线城市成都谋生 , 混的实在不如意 , 干脆在郊外江边整了个临建江景房 , 房子南北通透、除了采光好之外一无是处 , 一天被大风掀了房顶 , 气得杜甫捶胸顿足: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风雨不动安如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