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南极发现6000万个冰鱼巢穴,这种“白血”鱼,有多特别?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科学家在南极发现6000万个冰鱼巢穴
阿尔弗雷格·魏格纳研究所的Autun Purser博士及其团队在本月乘坐德国破冰船到南极进行科考活动 , 他们的目的是观察鲸鱼的行为 。 该破冰船的后方假设有一吨重的精密科学仪器 , 可以将这个仪器视为一个巨大的摄像机 。 这台机器带有实时测深系统 , 能准确的观测海底的情况 。
他们来到了威德尔海 , 其中一个研究人员时刻紧盯着监控画面 , 突然 , 他惊呼出声 , 这瞬间引来了其他人的注意 , 当他们一起看向监控画面 , 居然发现海底有密密麻麻如矿产似的冰鱼巢穴 。
这些巢穴几乎无法望到边际 , 仪器跟随船的移动不间断的拍摄 , 但这些巢穴似乎无处不在 , 总到不了头 。 研究人员于是改变航线 , 想测出这些鱼巢的数量 , 经过了几天的测量 , 他们确定了这些每个大约25厘米的巢穴的覆盖面积足有240平方公里 , 加上巢穴间隔 , 估算一下 , 这片海底居然有约6000万个冰鱼巢穴!
今天 , 我们就来聊聊这种原产鱼南极的鱼 , 以及解答为何它们的巢穴如此密集 。
南极新拟冰鰧
冰鱼其实是鳄冰鱼科的统称 , 这次发现的鱼原名叫南极新拟冰鰧(téng) , 这是一种在南大洋20至900米都能发现的底栖鱼类 , 它在环绕着南极 , 在靠近大陆架的区域都会分布 , 其中最北端的记录来自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 。
该物种最长能到56厘米 , 它们拥有一个深黑绿色或黑色的身体 , 发达的背鳍和扇形腹鳍呈黑色 , 虽然看起来差不多 , 但其他鳍可能呈比黑色浅点的灰色;腹部则呈白色 , 不过幼体的腹部可能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纹 。
南极新拟冰鰧主要以其他比它们小的鱼类和磷虾为食 , 它们的捕食十分频繁 , 所以经常与猎物一起被捕获 。 不过似乎居住在不同区域的南极新拟冰鰧对食物的偏好都不同 , 比如南设得兰群岛对磷虾表现出明显的偏好 , 似乎只吃磷虾 。
冰鱼是唯一已知的血液中完全缺乏血红蛋白的脊椎动物 。 因此 , 冰鱼被认为是“白血鱼” 。 而南极新拟冰鰧的血红蛋白基因比其他鳄鱼冰鱼物种更完整;但是 , 它的血看起来还是透明无色的 。
一些科学家猜测 , 它们没有血红蛋白的原因很可能这与冰鱼的特殊呼吸结构有关 。 因为南极的海水极其冰冷 , 所以海水中的氧气含量高于其他海域 , 因此冰鱼其实可以直接通过皮肤吸收氧气 , 然后再通过心脏将氧气运输到身体各处 。
为何巢穴如此密集?
鳄冰鱼科的成员本身就有群居筑巢的习性 , 这样可以让狩猎者眼花缭乱 , 很难一网打尽 , 这个策略其实跟沙丁鱼的聚居效应类似 , 但以往从未有科学家观察到这种规模的鱼巢群 。
经过研究 , 科学家很快就发现端倪 。 这些南极新拟冰鰧的筑巢区的温度比其他区域高了2摄氏度 , 因为该区域布满传输碳的上升流 , 这地方有许多的类似磷虾的浮游生物 , 幼冰鱼在孵化后可以直接在漂浮的自助餐上大快朵颐 , 南极新拟冰鰧母亲也会随时可以饱餐 , 然后返回海底繁殖 。
这个区域为南极新拟冰鰧的繁殖创造了一个罕见而理想的环境 。
后记
这个区域很有许多南极新拟冰鰧的残躯 , 推测是威德尔海豹吃的 , 这表明这个巨大的冰鱼群是当地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科学家相信 , 该区域一定还有许多值得期待的发现 , 他们打算调查到4月份 。
【科学家在南极发现6000万个冰鱼巢穴,这种“白血”鱼,有多特别?】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村民吵架被涂一嘴屎,愤怒端一盆扣在对方头上,结果被判刑6个月
- 古今鸟类巨无霸的对比:恐鸟体型超过鸵鸟数倍,可惜死在了长矛下
- 真的存在“布罗肯幽灵”吗?那个隐藏在云雾中的巨人,到底是谁?
- 百万奔驰停在消防通道,一顿饭后被射成“刺猬”,网友:射得好
- 假如存在二维生物,他们如何辨别所处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
- “九星连珠”后地球会怎样?科学家已测出时间,距上次刚好1000年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