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风流才子唐伯虎到底是什么样?
几百年来 , 唐伯虎已经成了风流才子的代名词 。一出“唐伯虎点秋香”不知倾倒了多少人 , 而唐伯虎的风流故事也不知被演绎了多少次 。在我们的眼中 , 他永远是那么的机智、有才、幽默、风流、帅气、乐观 , 可事实呢?
【真正的风流才子唐伯虎到底是什么样?】少年命运多坎坷
很多影视剧里都说唐寅生长在一个富贵之家 , 是个典型的高富帅 , 这应该算是一半真 , 一半假吧 。确实 , 唐伯虎出生在苏州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 , 从小衣食无忧 , 家庭教育也很好 , 加上唐伯虎本身的天资聪颖 , 很小便才名显露 。十几岁时他又先后认识了祝允明、文征明、张灵等人 , 他们一起交游玩乐、谈诗论文 , 可以说是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 。
可是 , 快乐的生活总是短暂的 , 人生处处充满着变故与挫折 。就在唐伯虎24岁这年 , 他的父亲去世了 , 唐家一下子就没有了支柱性的人物 , 这对唐伯虎的打击是巨大的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 有时候厄运总是接二连三的到来 , 仿佛天公是故意来考验凡人的 。在唐父去世后的不到两年之内 , 唐伯虎的母亲、妻子、儿子、妹妹相继去世 , 这世间就只剩下唐伯虎这个孤家寡人了 。我们可以想知 , 这对于唐伯虎来说该是多么大的打击啊 , 所有的至亲之人 , 上至父母、下至妻儿 , 在两年之内相继离开了他 , 二十几岁的唐伯虎遭受着人世间最大的痛 。
唐伯虎毕竟只是个读书人 , 他并不善于打理家庭事务 , 因此在其父母妻儿相继去世之后 , 唐家也渐渐的衰落了下去 , 唐伯虎的生活越来越困难 。他一度对人生也失去了希望 , 终日愁闷悲伤 , 甚至放弃了他的学业 , 不打算再读书了 , 也不打算参加科考了 。他的好友祝允明看到他这个样子 , 便日日规劝他 , 终于使唐伯虎重新拾取了对生活的信心 , 又开始潜心读书 , 准备科考 。
壮年科场多挫折
唐伯虎在二十七岁那年 , 参加了录科考试 , 本来以他的才华不仅会被录取 , 而且是名列前茅的 , 但是就是一件意外 , 却让他差点名落孙山 。唐伯虎在考试期间曾与好友张灵一起到过妓院 , 并喝酒留宿 。其实这在当时本来也是正常的行为 , 可唐伯虎偏偏遇到了一个极其厌恶这种行为的考官方志 。方志知道唐伯虎宿妓喝酒的事情后 , 非常不满 , 就没有把唐伯虎录取 。但是此时的唐伯虎还是幸运的 , 他遇到了一个贵人 。当时的苏州知府曹凤非常爱惜唐伯虎的才华 , 就亲自向方志求情 , 希望给唐伯虎一个机会 。方志最终也答应了曹凤的请求 , 将唐伯虎以最后一名的成绩录取了 。唐伯虎这才得以参加之后的考试 , 可谓是有惊无险 。
次年 , 唐伯虎参加应天府的乡试 , 以其出色的才华最终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 是为解元 ,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世人把唐伯虎又叫作“唐解元”了 。得中解元之后 , 唐伯虎自然是非常高兴 , 大有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 , 一日看进长安花”的激动与兴奋 , 他也因此写下了《领解元后谢主司》、《金粉福地赋》等诗赋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 。
可是命运总是要捉弄人的 , 尤其是对唐伯虎 , 命运紧接着就又重重地打击了他一下 , 这一下 , 也彻底把唐伯虎打在了谷底 。唐伯虎得中解元之后 , 次年便信心满满地去京城参加会试 。在途中 , 他结识了江阴巨富徐经 ,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徐霞客的曾祖父 。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童 , 事先得到了试题 , 因此试卷答的非常好 。而当时的主考官程敏政试题出的非常冷僻 , 很多人答的都不好 , 唯有唐伯虎和徐经两份卷子答的好 。程敏政早就知道唐伯虎的才华 , 便高兴的对人说:“这一定是唐寅的卷子” 。结果就这么一句话 , 就被人抓住了把柄 , 就有人向皇上报告说这次的考试有假 , 唐伯虎和徐经事先贿赂考官得到了考题 。皇帝震怒 , 将唐伯虎、徐经和程敏政押入大牢 。在严刑拷打之下 , 徐经承认了自己贿赂程敏政家童得到考题的事情 。于是皇帝让程敏政罢官 , 徐经和唐伯虎取消名次 , 但鉴于唐伯虎不知情 , 就将他贬到浙江当一个小吏 。唐伯虎非常愤懑 , 拒绝了浙江小吏的任用 , 回到家中 , 发誓此生再不出仕 。这就是非常有名的“会试泄题案” 。关于“会试泄题案”的说法不一 , 但是唐寅受到牵连是事实 。这是唐伯虎人生最大的一个转折点 , 自此之后 , 他对人生更加的失望了 , 在花酒诗画之间度过了余生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