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为何不顾五十九岁的高龄仍坚持纳妾?
我们这里不妨看看一代大儒顾炎武的例子 。他一辈子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到处奔波还要著书立说,但是在子嗣问题上却未能免俗 。他一生无子,引为憾事,当一代名医傅青主告诉他还有生孩子的可能的时候,他不顾五十九岁的“高龄”纳了个妾 。
如果按照房事禁忌去行房的话,简直找不到几个好日子可以做爱了 。
我们知道,任何理论要得到大众欢迎,至少要在道德高地上占有位置 。房中术虽然说是以节欲养生为主,但是这种理由实在是太渺小太自私了,觉悟实在是太低了,跟自由、平等、民主、人权之类的口号比起来那自然是拿不出手的 。
看一下张天师传教的例子就知道了,他的黄赤之道、混气之法,其实说白了,就是房中术 。但是他不这么说,他会说我这是鼓励大家繁衍人类,没有人类,宇宙就会灭亡了,所以他把参加过度仪的信徒叫做“种民” 。
汉代的官方文献《白虎通义》的《嫁娶篇》上说:“天子诸侯一娶九女者何?重国广继嗣也 。”你看,多娶老婆的理由就是为了多生孩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思想在现代的生活中尚有市场,那么在古代是什么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涉及子嗣问题,连礼都可以变通 。
中国古代有一类图书一直很畅销的,比如《广嗣宝集》,相当于现代的育婴宝典,读这种书是想生孩子的准爸爸妈妈必须要做的功课 。这种书里头就少不了收有“仙传种子丹方”、“种子法” 。
中国人的这种观念,大抵外国人是很难理解的,希拉里·克林顿就曾经在美国国会抨击中国的生育政策,以为中国人连生育的自由都没有 。其实她一点也不了解,中国人之所以热衷生育,并不是为了自由,相反是为了不自由 。这种热衷是基于对家族的神圣义务——每个男子都有义务使本族枝繁叶茂,一旦无后,则祖宗在九泉之下便不得“血食”了 。
这种近乎宗教的崇拜祖先观念导致了重子嗣,尚多子 。因此传世房中术文献最经典、最完备的作品《医心方·房内》(即《医心方》第二十八卷)中,其篇幅最长的一节就是“求子第廿一”,远远超出其他各节平均篇幅的五倍以上,也就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了 。
我们这里不妨看看一代大儒顾炎武的例子 。他一辈子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到处奔波还要著书立说,但是在子嗣问题上却未能免俗 。他一生无子,引为憾事,当一代名医傅青主告诉他还有生孩子的可能的时候,他不顾五十九岁的“高龄”纳了个妾 。相反,这如果是简单的财产继承问题(当然,对多数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对顾炎武这种认为天下已亡的大儒来说,就成了简单的问题),估计顾炎武也就不会这么放在心上了 。
科学昌明,如果没有孩子,现代人会去求医问药 。那么古代人呢?除了祭拜祖宗鬼神之外,往往只能求助于房中术了 。
所以,房中术绝对不是一门下流的学问,而是一门拯救全人类的高尚学问 。
每一门学科在其萌芽时期都会有不少的谬误,现代科学常识告诉我们妇女排卵一般是在月经周期的中段,其他的日子属于安全期 。但是古人的求子偏偏是在安全期上大做文章 。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胎产书》上就说:“禹问幼频曰:我欲殖人产子,何如而有?幼频答曰:月朔(指月经)已去汁□,三日中从之,有子 。其一日男,其二日女也 。”
也有认为只有在妇女月经结束后五日内同房才能受孕 。我们先来看一些资料:
以妇人月经后三日,夜半之后,鸡鸣之前,嬉戏令女感动,乃往从之……有子贤良而老寿也 。(《素女经》)
妇人月事断绝洁净三五日而交,有子,则男聪明才智老寿高贵,生女清贤配贵人 。(彭祖语)
凡欲求子,候女之月经断后则交接之,一日三日为男,四日五日为女 。(《洞玄子》)
转引《洞玄子》的那条尤其让人郁闷,因为实在是太言之凿凿了 。我就有一个疑问,一三四五日到底是生男还是生女都那么明确,那么二日为什么没写?难道是“不男不女”?汗 。
总之,这一说法到了明清也没有改变,我们看给顾炎武诊病的傅青主写的《傅青主女科》就知道了,播种最合适的时机依旧还是月经之后的三五天内 。不过,错误的常识好像并不妨碍中国人多生 。
为了孩子,中国古代人对房事的态度一直是很认真的 。认真到什么程度?认真到如果按照房事禁忌去行房的话,简直找不到几个好日子可以做爱了 。比如《礼记正义》就说雷电大作时,夫妇禁忌交接,否则生子会肢节不全,而且还会给自身带来灾患:“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 。”
推荐阅读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风尘才女寇白门为何不惜与出轨情人玉石俱焚?
- 真奇怪 为何秦始皇一辈子都不立皇后呢?
- 浑身是胆赵子龙 为何被老婆用绣花针扎死了
- 西门庆为何要花巨资买朋友情义?
- 吕洞宾墓中疑云 道士墓穴为何男女合葬
- 蠢笨如猪的安禄山为何能成为大唐军界第一人?
- 刘姥姥与巧姐的联系 巧姐为何也是十二金钗之一
- 揭秘千古迷团:12个远古文明为何突然销声匿迹
- 殷素素为何要自杀 殷素素和俞岱岩的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