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长的好看独孤信疏忽之举不被批评还称赞
独孤信是西魏和北周的名将 , 在《周书》这本描述北周历史的正史中 , 有专门为独孤信所写的传记 , 也就是《独孤信传》 。接下来 , 让我们来看看正史是如何描写独孤信的 。
独孤信是云中人 , 他的本名是独孤如愿 , 少年时期就充满豪爽有义气 。独孤信长相俊美 , 尤善骑射 。他因与贺拔度一起杀了卫可孤而被世人所知 。
后来 , 独孤信入朝为官 , 孝武帝十分信任他 。在孝武帝投奔宇文泰的时候 , 独孤信抛妻弃子跟随在孝武帝的身边 。
之后 , 独孤信就在秦州上任 。秦州之前的长官都十分昏庸 , 百姓们有冤情也无处申诉 。在独孤信就职后 , 各种积压已久的事物才得以处理 , 百姓的冤情才得以申诉 。除此之外 , 他积极宣扬礼教 , 发展生产 , 在短短的几年间 , 秦州的百姓就变得富足起来 , 周边生活贫困的百姓也纷纷到秦州来定居 。太祖听闻他的威信远近有名 , 于是就赐名他为信 。
独孤信也深得士民的看重 , 他的声威可以震动邻国 。当初他在秦州时 , 曾因打猎而晚归 , 骑马进城时 , 因颠簸而使帽子微微倾斜 。哪知 , 隔天一早 , 无论是官吏还是普通百姓 , 凡是戴帽子的 , 都是微微倾斜的 。
后来 , 因不满宇文护的专权 , 独孤信就打算与赵贵一起将宇文护铲除 , 但不知为何独孤信后来放弃了这个计划 。可是 , 宇文护还是知道了这件事 , 在将赵贵诛杀后 , 就逼死了独孤信 。
就这样 , 独孤信被宇文护逼死于家中 , 年仅五十五岁 。
独孤信是匈奴人吗
?独孤信之父是独孤库者 , 他是鲜卑人 , 而不是匈奴人 。接下来 ,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鲜卑人和匈奴人的区别吧 。
鲜卑族是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游牧民族 , 源起起于大兴安岭 。鲜卑族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 , 一直分布于中国的北方 。当初 , 东湖曾被匈奴人打败 , 之后就分为了两个部分 , 分别退守于乌桓山和鲜卑山 。鲜卑族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 , 所以东胡族是鲜卑族和乌桓族的起源 。也因此 , 鲜卑人和乌桓以及匈奴在某些行为习惯上会有些相似 , 也难怪会有人对独孤信的种族疑惑不清 。
鲜卑作为分裂出来的民族 , 得以被作为民族实体 , 获得承认是在鲜卑跟着匈奴一起侵扰中原边境之际 。所以一开始 , 鲜卑是依附于匈奴存在的 , 等到匈奴分裂后 , 鲜卑才获得了真正的独立 。鲜卑曾多次攻打匈奴 , 以此来反抗匈奴的压迫 。等到北匈奴因受到双重打击而不得不迁移的时候 , 鲜卑趁机占领了草原 。
匈奴人是古代时期生活于欧亚大陆北部的游牧名族 。匈奴人素来以骑兵凶猛善战而闻名于世 。他们曾在蒙古高原建立了国家 , 后来在与汉族的激战中落败、投降 。
鲜卑人和匈奴人不是一个民族 , 但可能会有血缘关系 。鲜卑族中的拓跋部就是鲜卑人和匈奴人结合后的后代 , 而隋唐两代的统治者中也都有鲜卑的血液 。所以 , 独孤信并不是匈奴人 , 而是鲜卑人 。
【因为长的好看独孤信疏忽之举不被批评还称赞】侧帽风流独孤信
侧帽风流这个成语形容的是由于一个人长得好看 , 他的疏忽之举不但没有收到众人的批评反而受到称赞 。而侧帽风流这个成语就与独孤信有关 。
独孤信不仅战功赫赫 , 他治理地方的政绩也十分突出 。当年他出任秦州的刺史 , 在短短几年内 , 就使当地的生活富足 , 安居乐业 。他的威名因此而远播 , 他的威名甚至可以震慑邻国 , 所以独孤信受到了当时的各个阶层的重视 。
独孤信不仅能征善战 , 他本身就长得十分俊美 , 这样一来 , 他就更加会受到人们的模仿了 。有一天 , 他与友人相约 , 一起出城去打猎 , 由于太过尽兴 , 在不知不觉中 , 天色已经很晚了 。在当时 , 还在实行宵禁的政策 , 禁止一切的夜间活动 。独孤信为了能在宵禁之前回到家中去 , 就策马狂奔 。由于他的马骑得太快了 , 路上又十分地颠簸 , 一不小心 , 他差点跌下马去 。在有惊无险之后 , 难免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和狼狈 , 他的帽子也在之前的颠簸中 , 被风吹得十分凌乱 , 歪斜在头上 , 但是为了快马赶路 , 独孤信也没空去纠正帽子的位置了 。
推荐阅读
- 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第一次矛盾竟是因为她!
- 刘邦正妻吕后是因为嫉妒戚夫人才偷情的吗
- 东汉外交家甘英止步波斯 竟是因为他人的恐吓?
- 唐朝人为何不愿当驸马?因为唐朝公主有问题吗
- 明朝倭寇多且不怕死 竟是因为这条禁令所导致的
- 光绪不愿临幸隆裕是因为隆裕太丑了吗?
- 三国名臣因为市容市貌不达标 被皇帝活活整死
- 高宗赵构皇后吴芍芬 史上在后位最长的皇后之一
- 刘备不顾诸葛亮求情一定要杀张裕因为太聪明了?
- 无巧不成书!大汉王朝竟因为这三件事被改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