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想统一方言 猪改喊秦人惯用的彘
近年台湾的历史学界吹起一波通俗史学的风潮 , “故事”、“台湾吧”、“历史学柑仔店”等历史学者或研究生经营的网站相继成立 。虽然古代中国的主题在其中并不多见 , 但古代中国的名人“秦始皇”却在出版界找到舞台 。李开元、吕世浩等历史学者自2010年以来 , 各自撰写了以秦始皇为主要线索的“三部曲” , 颇受历史学界与社会大众瞩目 。今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再版张分田先生的《秦始皇传》 , 无疑再次为大家讨论秦始皇 , 提供了重要文本 , 值得推介 。
《秦始皇传》虽仅一册 , 但洋洋洒洒近七百页 , 内容不可谓不全 。作者以“家世”、“孺子”、“亲政”、“统一”、“称帝”、“骄奢”、“结局”诸章描绘了秦始皇的一生 。《秦始皇传》第一章从秦始皇的家世写起 , 概述秦国兴起的历史 , 说明秦始皇所作所为的历史背景 。
与吕世浩先写《秦始皇》、再写《帝国崛起》的顺序虽然相反 , 但问题意识如出一辙 。而第四章“统一”篇叙述秦始皇横扫六合时 , 更概述了东方六国各自的历史背景 。故《秦始皇传》并非仅是一本个人传记 , 更像是一本以秦人为主角的春秋史、战国史与秦史 , 读此书不应、不能也不会只看到秦始皇 。
《秦始皇传》的视野确实不局限于秦始皇个人 , 作者力图探讨法家思想、官僚制与法律、等级社会、田制赋税等重要的秦代历史背景与秦始皇的关系 , 辟有“思想”、“制度”、“社会”、“经济”、“法制”、“工程”、“生活”诸章 , 将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放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与结构下讨论 , 下文仅举两例以说明:
暴虐无道是一般人对秦始皇的第一印象 , 作者并不反对 , 但作者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 , 析分为社会性暴虐、时代性暴虐、制度性暴虐与个体性暴虐 , 指出当时的政治制度为君主制度 , 社会结构是贵族社会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今日民主制度、庶民社会有着巨大差异 , 对秦始皇暴虐无道的批评 , 若罔顾当时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 , 则未免流于表面 。主观的道德评价与客观的历史分析在此被融为一炉 , 大大深化了我们对秦始皇暴虐无道的认识 , 也让我们了解臧否人物时是否具有历史纵深 , 其结论将有多么大的不同 。
秦法严酷同样是一般人的惯常印象 , 但在秦代法律出土前 , 此印象其实奠基于汉人对秦代的历史记忆与书写 , 并非根据第一手的史料 , 不能准确说明秦人与法律的关系 。作者根据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法律竹简 , 指出秦法具有区别故意或过失犯罪、自首从宽、诬告者反坐、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等与现代立法精神一致的规定 , 而许多现代人看来严苛残酷的罪刑惩罚 , 其实汉魏晋唐法律里也都存在 。
不宜独责秦法 。秦人与法律的关系的真正特色是以吏为师、以刑为本 。皇帝颁布的诏令法律是人民生活的指导原则 , 官吏则是具体的指导者 。在法家构建的蓝图中 , 过去依循礼节与风俗而运作的社会生活 , 现在遵循秦法而运作 , 社会秩序以政府法令为依归 。随着焚书坑儒等事件的推波助澜 , 秦法对天下人民的影响势必既深且广 。
上述二例皆反映作者对秦代政治的看法不同流俗 。事实上作者张分田先生是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 , 精研传统中国政治思想 , 《秦始皇传》全书尚有不少篇幅辨析“天命”、“皇帝”等传统中国政治思想的重要概念 , 颇有助于读者了解铲平周代万国、战国七雄的秦始皇 。
自诩功盖三皇、德过五帝 , 故自创“皇帝”的称谓以彰显自已无与伦比的功德 。皇帝这一今人耳熟能详的概念 , 在秦朝当时极其新颖特别 。秦始皇创制以面对变局 , 各种前无古人的所作所为 , 其制作心态从此得而了解 , 其行事的功过得失更值得后人借鉴 。秦始皇是永远的话题 , 二十一世纪依然如此 。
《秦始皇传》是二十世纪历史学的结晶 , 历史学必须凭证据说话 , 作者不仅细致解析《史记·秦始皇本纪》等传世文献的内容 , 还充分运用了睡虎地秦简、商鞅方升、阳陵虎符、阿房宫考古遗址等二十世纪出土文物 , 《秦始皇传》是二十一世纪初读者了解秦始皇的绝佳台阶 。二十一世纪末的《秦始皇传》又会是什么面貌呢?本人无法预知未来八十余年的中国大陆考古发现 , 但可指出公元2002年湖南龙山里耶古城的发掘 , 必将在未来的《秦始皇传》里占有分量 。凭什么?凭里耶古城里发现的三万六千枚秦简 。
推荐阅读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真奇怪 为何秦始皇一辈子都不立皇后呢?
- 你做梦也想不到的“梁祝”竟然是这样写成的
- 为何秦始皇指定扶苏继位却又将他派去面对匈奴
- 日本人最想盗挖的中国帝王陵 竟然是他?
- 关公为何大骂孙权儿子?他想将女儿嫁给谁?
- 盗墓祖师爷曾入秦始皇陵看到这个扭头就走
- 你绝对想不到西游记中隐藏的十大绝世高手排名
- 秦始皇要徐福寻找的不老药到底是什么?
- 林黛玉展现自己的才华 却没想到自己却被聪明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