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家的艺术品收藏 宫廷画师动辄被处死( 二 )


在他儿子朱(1358—1398年)1378年被封为晋王时,朱元璋就下赐了大量的艺术品(但他只有过了20岁,正式接受封地之后才能得到这批珍宝) 。尽管这次赏赐的具体数目不清楚,但就现存的艺术品来看,盖有晋王章的有33幅重要的绘画,而这33幅画作中不少于15幅带有半印标识 。在朱40岁死后,他的收藏散佚,被民间的一些收藏家买下 。
另一个接受洪武皇帝大量赏赐的人是他的养子沐英将军 。后者甚至因此而建立了自己颇为重要的家庭收藏 。而朱元璋的外甥也即沐英的儿子沐晟(1368—1439年)则是另一个热心的收藏者,明代一百多幅不错的绘画作品上都留有他的印章,其中,很多画上还兼有宋朝皇室的印章和明代的半印标识 。
洪武皇帝也在南京建都,为了护卫京城,他修了一圈20英里(约32公里)长的城墙 。在修建的过程中,大量艺术家和工匠积极接受招募,为宫廷服务 。据说,当时的情形盛大非凡 。作为明朝的第一个国都,南京成了“文人墨客云集的中心,几乎全国能诗善画的人都集中到了这里” 。在那里,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响应号召,为“确立新政权的合法性,为增强皇帝本人的权力和地位”而不遗余力地进行创作 。当时,许多有才能的艺术家都来自江南,即南宋时期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这些地区水准极高的宫廷艺术历经元朝的统治而犹存 。其中,尤其是苏州、杭州周围的南方地区,自南宋以来一直都是艺术家、作家和文人汇集的中心地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