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后人曾在西晋末年南迁 唐代仍是选关对象( 二 )


后来袁绍和曹操大打出手的时候,其手下谋士陈琳在讨曹檄文里骂曹操是“赘阉遗丑”,又骂曹操父亲曹嵩是“乞匄携养” 。“乞匄”又作“乞丐”,也就是说曹嵩是路边捡来的乞丐,来路不正 。文人无行,自古有之,一骂就骂人家祖宗八代,不过袁绍和曹操少年时交往甚密,以他对曹操的了解,似乎也有一定的可信度 。
作为一个名声显赫、源远流长的宰相大家族,曹参后人何以会出一个大宦官,这也引起了史学家的怀疑 。据报道,这次的课题组调查了自称是曹参后人的家族,根据所保存的族谱溯源及DNA查验,发现有5个家族确为曹参后人 。但是,这些曹参家族的后人无一与曹操后代有相同的Y染色体 。由此可见,极可能是权倾一时的大宦官曹腾利用权势改写了自己的身世,把自己攀附到曹参家族,而陈寿亦未作考证,即将此写入《三国志》 。
族谱专家、历史学者李吉也认为,曹参一脉出自邾姓曹氏,源出陆终第六子曹安后裔曹挟,因封邾邑,以邾为氏;曹操这支,则是周武王灭商之后,把弟弟振铎封到曹邑,称曹伯,其后代以曹为姓,为姬姓曹氏 。这两支“曹”姓,虽然都出自山东,但并无血缘传承关系 。
曹操后人
也有人说,操姓是曹操后裔,司马炎建立晋政权后疯狂杀害曹魏皇族,曹操谪孙改曹姓操 。对此,学者李吉表示,操姓属少见姓氏,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 。这个姓氏至少在汉代就已出现,文献中就记载有操乘其人 。但操姓来源说法不一,难以确定,古代有取祖先名做姓的习惯,复旦检测到的这支操姓非曹操后人,但其他操姓仍有曹操后人的可能 。
不过,从历史记载来看,曹操后人因被司马氏迫害而改姓的说法似乎不能成立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有25个儿子,在当时多妻制的条件下,这些人应有大量的子嗣,如建立曹魏政权的曹丕即有9个儿子,其兄弟辈的子嗣亦可想而知 。
公元249年,司马懿通过高平陵政变把持朝政,曹操曾孙曹芳被废,曹操之孙曹奂被立为新帝 。之后,司马懿将反对自己的曹爽兄弟及其党羽诛杀并夷其三族 。这一事例,通常被认为是司马氏屠杀曹魏皇族的证据,但认真追究起来,曹爽虽然名义上是曹操侄孙,而实际上他的父亲原本姓秦,和曹魏皇族并无血缘关系 。
元265年,司马炎篡权,建立西晋 。对曹操后人来说,这段时光无疑是黑暗的,传说他们遭到了司马氏的驱逐,很多族人被迫隐姓埋名,踏上逃亡之路 。不过,传说只是传说,曹魏皇族并没有遭受灭门之祸,其宗族到西晋仍然绵延不绝,如最后一任魏王曹奂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放逐于曹操下葬之地邺城 。西晋末年,曹氏家族南迁,仍维持着陈留王地位 。此后,一直到唐代,曹氏家族也一直是历朝官府选拔的对象 。
五代以后,曹魏宗族逐步南迁,多数族人定居于长江流域,繁衍生息 。至此,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曹氏家族在历史记载中日渐消失,其后人的踪影似已无迹可寻 。尽管如此,虽然没有名人名事见诸文献,但曹操家族的血脉仍在历史长河中延续 。千年的岁月与时光磨砺,在现代基因技术与历史研究的映照下,那些散布四方的曹操后裔终于拨去云雾,得见远祖,这大概就是历史的魅力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