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的碰撞——宋辽望都战役纪实和探讨( 二 )


而方阵步骑混合 , 常常调动上出现问题 , 长编评价:以大阵步骑相半 , 敌谍知王师不敢擅离本处 , 多尽力偏攻一面 , 既众寡不敌 , 罕能成功!当然这个阵应该说还是非常坚实的 。
宋军显然行动迟缓 , 在遭遇前 , 辽军已经攻克了望都 , 占得了先机!但此刻宋军铁甲兵团由于强大的惯性已经不可能停止了 , 四月丙子在望都南六里双方先头部队遭遇 。宋军先头部队由一支一千五百人的步兵组成 , 双方展开激战 , 辽军被迎头痛击损失不小!次日中午刚过 , 宋辽双方的大阵犹如两列迎面疾驰的列车狠狠地撞在了一起!一场天昏地暗的血腥鏖战开始了 。宋军大将张旻奋勇杀敌 , 身被数创仍坚持作战 , 阵斩一名辽军的将领 。宋军士气大振 , 王继忠 , 田敏诸将也奋不顾身 , 以报皇恩!辽军死伤惨重被“杀戮甚多” , 激战持续了将近10个小时 , 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一点一直打到晚上十点到十一点 。宋军战果丰硕在没有获得战场清扫权的形势下就斩首2千余级 , 辽军鉴于伤亡太大略微后撤 。次日天明 , 辽军再次展开攻势 , 萧达凛改变战术 , 全军集中力量攻打宋军大阵王继忠负责的东偏 。这个战术效果显著宋军形势逐渐被动 , 但宋辽双方依然相持不下 , 战斗异常激烈 。此时萧达凛又命令耶律奴瓜包抄焚烧宋军后方薄弱的辎重 , 并且切断宋军补给线!这一招对宋军可谓致命打击 , 宋军补给线和辎重被焚绝 。宋军大将王继忠连忙带领轻骑兵(很可能是无地分马 , 无地分马 , 轻锐之兵也……备缓急驱使 。其战队多少 , 临时分置 , 无定数 。)连忙赶往察看 , 但王继忠却身穿官服 , 被契丹人发现 , 于是大军杀了上来 , 镇州副部署李福 , 拱圣军指挥使王升(指挥使相当于现在营长一级 , 但拱圣军属殿前司管辖的殿直 , 也就是近卫军系统)见势不妙率先逃跑 , 丢下王继忠被契丹军包围 , 宋史记载“围数十重 , 士皆重创 , 殊死战 , 且战且行 , 旁西山而北” , 王继忠选择了和大阵反方向突围向威虏军撤退 , 但到了白城实在无法再支持了 , 终于被擒拿 。辽军在短短数年内继俘获康保裔后再次俘获战区司令一级的高级军事将领!宋军由于连续恶战 , 伤亡很大 , 加上补给被切断 , 士兵又累又渴 , 辽军逐渐形成对宋军包围夹击之势 。而宋军原来的意图是援救望都 , 而望都早就陷落 , 继续在平原和辽军对抗在王超看来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 , 在王继忠被俘后 , 王超和桑赞失去了继续作战的勇气 , 开始撤离 。不过宋军大阵仍然严肃 , 辽军只是一路尾随小心的追击 , 战役并没有出现一方崩溃的场面 。而此刻宋朝的高阳关部队已经行动来到了宁边军(博阳) , 河东的广锐军团30个指挥一万五千名骑兵在并、代副都部署张进 , 以及韩崇训带领下驰援定州 , 而吴元扆带领的后备队也早就控制了唐河桥 , 宋军在唐河迅速再次组织防御 , “阵兵甚盛” 。辽军可能和宋军在唐河进行了一些小的接触 , 但没有大战 , 此刻的辽军也是强弩之末 , 遂北返 , 同时炒掠各州郡 。其间又一场激战爆发了 。当时辽军派出一支强悍的骑兵队伍东行攻击威虏军 , 宋军威虏军守将魏能迎战 , 而宋军李继宣部原驻扎在徐河防线 , 听说威虏军受攻 , 也来增援 , 但第一勇将李继宣听闻望都战败竟然也出现了少有的怯战 , 全军行动迟缓 。魏能没有等到援兵 , 但这位被誉为“铜梁门”(杨延昭被誉为“铁遂城”)的勇士毫无惧色 , 派遣魏正和刘知训小路包抄 , 然后自己迎头痛击 , 辽军大败死伤惨重 , 宋军获器甲一十八万之多!契丹人炒掠不到多少好处 , 便全军撤退 , 望都之战以辽军胜利宣告结束!王超战后上表给真宗对高阳关周莹表达了不满 , 但真宗却是不了了之 。不过王继忠是真宗密友 , 真宗对此非常恼火 , 派了性格刚烈 , 铁面无私的刘承圭和相对温和的李允则全面调查此战 , 镇州副部署李福 , 指挥使王升 , 这两位仕途上的希望之星被流放!望都之败 。对宋廷震动极大 , 老将李继隆一再请缨要求重新出山 , 宋军对河北防务重新作了部署 , 增加了兵力 。对阵亡将士厚加抚恤!终于稳定了局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