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这三位“官后代”不但没坑爹还名留青史

【历史上的这三位“官后代”不但没坑爹还名留青史】诸葛亮之子诸葛瞻
相信经常翻阅微信鸡汤文的朋友 , 肯定对诸葛亮的《诫子书》不陌生 , 全文八十六个字 , 内容如下:夫君子之行 , 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 才须学也 , 非学无以广才 ,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 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 , 意与日去 , 遂成枯落 , 多不接世 , 悲守穷庐 , 将复何及!诸葛亮是在四十七岁时才有的儿子 , 因此他临终时 , 诸葛瞻年仅八岁 。幼时的诸葛瞻非常聪慧 , 诸葛亮十分担心他过于早熟 , 将来不能成为大器 。这份《诫子书》正是诸葛亮临终时对儿子诸葛瞻的谆谆教诲 。由于父亲诸葛亮在蜀汉的功勋实在太过耀眼和辉煌 , 因此诸葛瞻作为官二代 , 受到了父亲的荫蔽 , 并且娶了公主为妻 , 担任侍中这样的显赫要职(皇帝的私人秘书 , 魏晋以后 , 逐渐权重) 。
如果蜀汉政权一直这么存续下去 , 那么诸葛瞻的人生境遇很有可能是按部就班的升官 , 享受一世的荣华富贵 。可惜在三国那样的动荡年代 , 这注定是个奢望 。
此时天下的形势已经逐渐明朗 , 司马氏专权的魏国国力蒸蒸日上 , 已经在和蜀汉以及东吴的对决中占据了非常大的优势 , 天下一统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
▲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 , 字思远 , 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南)人
王猛之孙王镇恶
王猛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和谢安起名的宰相 , 他文能安邦 , 武能灭国 , 在他的全力辅佐下 , 苻坚的前秦统一了北方 , 十分天下居其九 , 达到了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 。
王猛也被誉为“功盖诸葛第一人”!
王猛的子孙中最著名的是王镇恶 , 他的人生经历也成为那个动乱时代的缩影 。
王镇恶出生在五月初五 , 按照当时的习俗 , 这天出生的孩子不吉利 , 因此家里人准备把他送人 。不过祖父王猛见了这个婴儿却道:“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 。过去孟尝君在恶月出生而做了齐国的宰相 , 这孩子也将要使我们家门兴旺的 。”所以给他起名叫“镇恶” 。
王猛去世八年后 , 苻坚不顾王猛临终前的劝告 , 发动了对东晋的战争 , 最终在“淝水之战”中遭受惨败 , 曾经强盛一时的前秦很快陷入了动乱之中 , 分崩离析 。为了躲避战火 , 王镇恶及家人一同投奔了东晋 , 居住在荆州 。出身于将门世家的王镇恶喜读兵书、善论兵事 , 在当地颇有一些名气 。宋武帝刘裕起兵之后 , 有人向他推荐了王镇恶 , 一番交谈下来 , 刘裕对于他的谈吐才干非常赏识 , 当即任命他为行参中军太尉军事一职 。在跟随宋武帝刘裕平南燕、破卢循、并刘毅的过程中 , 王镇恶展现了非同凡响的军事才干、屡立战功 , 逐渐成长为刘裕军中一员主力将领 。在此后刘裕扫平后秦的战斗中 , 王镇恶、檀道济、沈田子等那个时代最为璀璨夺目的将领驰骋疆场、纵横关中 , 让北方政权领略了东晋军队的强悍战斗力 。
刘裕将至长安时 , 与在灞上迎接的王镇恶相遇 , 他亲切的拉着王镇恶的手道:“成就我军赫赫威名的 , 正是有赖于将军啊!”
王镇恶连忙谦逊道:“这是仰仗明公的威势和三军将士用命 , 末将哪儿有什么功劳啊!”刘裕摆摆手笑笑道:“将军这是想学冯异啊!”
(冯异是东汉的开国名将 , 每当在战场上打了胜仗之后 , 众多将军聚在一起夸耀自己的功劳 , 唯独冯异远远躲在大树下面 , 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 。因此他又有“大树将军”的外号 , 在后世以居功不自傲而闻名 。)
不久后 , 留守江南的重臣刘穆之病故 , 本想坐镇关中、经略西北的刘裕为了稳定朝中的局势 , 只得准备返程 。他任命自己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为安西将军、雍秦两州刺史 , 负责镇守长安 , 并安排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等将领辅佐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