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 曹操和袁绍的政治博弈
关东联军的内部混乱让董卓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早在联军成立之时,朝臣郑泰就曾经告诉董卓:袁绍等人养尊处优多年,毫无战争经验,联军士兵基本没有经过战火的洗礼,战斗力低下 。而董卓所率凉州大军则常年在西北边陲与异族作战,作战经验丰富,骁勇善战 。尽管关东联军在兵力上占有优势,但却不是董卓的对手 。当时,董卓对郑泰的话半信半疑,等到战事打响之后,关东联军的表现确如郑泰所言不堪一击,这让董卓气焰更加炽盛 。在完成迁都及洛阳地区防务之后,董卓不甘心消极防御,主动发起了进攻 。这次,他将关东联军的南线、北线作为了袭击的主要目标 。
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冬,董卓以数万步骑向鲁阳发动进攻 。大军的先遣部队由胡轸率领,所部数千余众,很快便到达了鲁阳城东 。此时镇守鲁阳的是长沙太守孙坚 。
征讨董卓战争开始之后,孙坚星夜兼程,从长沙赶到了南阳,又从南阳率部来到了鲁阳 。此时的他正在鲁阳城东设下帐幔与部下摆开宴席喝酒聊天,为自己手下的长史公仇称送行 。董卓的大军突然出现使孙坚猝不及防 。幸好孙坚临危不惧,在席间谈笑风生,命令部众整顿队伍,不得轻举妄动 。直到敌军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在不远处出现,孙坚才慢慢撤座,引导部队入城 。胡轸听闻之后,立即率数十人前去查看 。胡轸见孙坚阵容整齐,以为孙坚早有埋伏,不敢攻城,引兵撤退了 。事后孙坚对身边部下解释刚才之所以没有立即起身率部回城,是唯恐兵众慌乱互相践踏,敌军乘机发动进攻,那样就必败无疑 。这场仗也因此没能打起来,双方形成对峙状态 。
南线作战的同时,董卓立即对北线发动了进攻 。北线河内太守王匡所部尽管人数不多,但却是精锐的泰山兵,以强弩为主,实力强劲,且距离洛阳最近,对董卓的威胁巨大,董卓决定拔掉这颗钉子以保障洛阳北面的安全 。
战事开始之后,董卓命令部下佯渡平阴津,将王匡的注意力吸引至平阴津一线 。之后以精锐部队秘密由小平津北渡黄河,运动到王匡的侧后,在渡口的北岸地区大败王匡,王匡几乎全军覆没,从此再也无法对洛阳北部地区形成真正的威胁 。关东联军的北线也因此名存实亡 。
东线的停滞及北线的惨败,使得关东联军内部出现巨大恐慌 。诸侯们开始反思自己当初联合讨董的决定是否正确,消灭董卓、迎回皇帝的愿望是否还有必要 。既然董卓如此强悍,将其消灭势必会出现重大伤亡,这是这些一心想着利用天下大乱之际发展实力的诸侯们绝对不会去做的 。既然无法消灭董卓,迎回皇帝的愿望自然也就无法实现 。那么,如何才能既不消耗自己的实力,又能在朝堂占有一席之地呢?袁绍、韩馥等人首先想到一个自以为两全其美的办法 。
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0年)春,袁绍、韩馥等人商议,打算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打起了另立朝廷的主意 。袁绍等人认为,献帝年幼,不仅被董卓所控制,远在长安,与中原地区千里相隔,不知生死 。幽州牧刘虞是宗室成员当中最为贤明之人,不如干脆拥立刘虞为帝 。袁绍等人的意图很明显:既然自己无法在董卓控制下的汉献帝占有一席之地,还不如另立新君,这样一来就无需再理会董卓了,也不用再管远在长安的汉献帝 。只要自己控制刘虞这个新君,就能够在汉末复杂的政治局面下为所欲为 。
不过,袁绍等人的主张一经提出,就遭到曹操的强烈反对 。但袁绍仍不死心,写信给自己的弟弟袁术寻求支持,结果又遭到袁术的拒绝 。随后,袁绍与韩馥派出原乐浪太守张岐赶往幽州面见刘虞,希望刘虞能支持自己的建议担任皇帝 。刘虞听完张岐的话之后非常生气,断然拒绝了袁绍等人的要求 。袁绍等人见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以为刘虞只是不愿意背负骂名,于是又请他录尚书事,并以皇帝的名义任命各级官员,变相架空身在长安的汉献帝的权力 。刘虞再次拒绝,为了重申自己的坚定决心,刘虞甚至表示:如果袁绍等人继续强迫自己他皇帝,自己干脆就离开幽州跑到匈奴去避难 。袁绍等人无计可施,另立朝廷的意图最终未能变成现实 。至此,关东联军当时成立之时计划通过讨伐董卓复兴汉室的宏愿已经变成了泡影 。所谓的关东联军只不过是各路诸侯打着讨董的旗号招兵买马、扩充自己实力而已 。
就在袁绍、曹操、袁术、韩馥等人为是否拥立新帝的问题上争吵不休的时候,南部战线出现突变,联军在南线取得重大胜利,战争形势也因此很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让一心想着另立新君的部分关东诸侯们目瞪口呆 。
推荐阅读
- 义和公主简介 唐宣宗女儿义和公主生平介绍
- 铁扇公主和太上老君都有芭蕉扇 有何区别呢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唐僧前身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和尚不承认?
- 和氏璧是哪国的 和氏璧的由来
- 岳飞和秦桧的故事 秦桧为什么要陷害岳飞?
- 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第一次矛盾竟是因为她!
- 和硕柔嘉公主是谁?顺治帝养女和硕柔嘉公主简介
- 殷素素为何要自杀 殷素素和俞岱岩的恩怨
- 叔孙豹和一女人发生了一夜情 引发了一场血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