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会战内幕 日军将领到底偷走国军什么机密?

日本在侵华战争时期使用的军用地图只有极少量是日军自行测量、绘制的,绝大多数是利用偷窃、缴获中华民国测绘的地图翻版印制的 。成洋收藏的30张侵华日军印制的长沙地区地图,基本上是根据中华民国当局测绘的地图而来 。
长沙东、北部重点乡镇和关隘都专门单独绘制了地图,连一条鲜为人知的羊肠小道都可以在地图里找到,“日军70多年前绘制的长沙地区地图,精密、详尽,有些地图至今还很准确” 。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 。8年前,爱好收藏的市民成洋先生在一家古玩市场淘得30张侵华日军长沙地区地图 。
涉及战略要地的地图都有编号并特别注明“军事机密”字样
30张发黄的老地图上大多有些水渍的痕迹 。说起这些地图的由来,成洋告诉采访人员,8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家古玩市场转悠时,看到一位老人在兜售侵华日军使用的军用地图 。“我想着这些地图不仅具有收藏价值,而且有警示和教育意义 。就硬缠着那位老人,最终买了下来 。”
30张地图中,有17张的背面有某测绘局收藏的印章和收藏文件编号 。“这些地图当时既能作为民用地图,也可作为军用地图使用 。”成洋淘得这些地图后,曾找到湖南省测绘局有关专家鉴定,专家们都称这些地图绘制真实可靠 。“可见当时日军为侵略中国,在侦察和勘测上下足了功夫 。”
这些地图主要涉及长沙城区和长沙、宁乡、浏阳、湘阴、益阳、沅江、平江、湘潭等周边地区 。有长沙城区、青山市(今长沙县青山铺镇)、金井(今长沙县金井镇)等战略要地等10张地图特别注明了属于“军事机密”字样 。同时,这10张地图也有编号,长沙城区地图的编号为“长沙九十一号”,宁乡县地图编号为“衡州一号” 。
每一张地图上都注明了测图、制版和印制时间,如长沙城区地图就标明是中华民国8年(1919年)测图,昭和13年(1938年)制版等字样 。测图时间最早的是中华民国8年,最晚的为中华民国26年(1937年),时间跨度18年 。其制版和印制时间最早的为中华民国9年(1920年)5月印制,最晚的为中华民国34年(1945年)6月印制,时间跨度25年 。其中,大部分地图在1936年至1938年印制 。
“待地图印制完毕,日军发动了长沙会战 。1939年9月,日军突破汨罗江和新墙河两道防线,从东、北两个方向直扑长沙而来,第一次长沙会战打响 。”成洋认为,日军前后发动3次长沙会战,绝对不是打到哪儿是哪儿这样简单,确实是依据早前准备好了的地图有备而来 。
日制老地图用五万分之一比例尺标明橘子洲头东边对岸码头
30张地图上清晰地标示了不同区域的等高线、标高及战略要冲和交通要塞,就连散落的村庄、独居的农舍、山间羊肠小道、平地小沟渠及其通向何处等也无一不在标注之列,足以说明早在长沙会战前,日军就对长沙及其周边地区资源、文化、兵要地志进行了大量细致、隐蔽的侦察 。
“长沙九十一号”地图标明了水陆洲(橘子洲头)东边对岸所有码头,其中,连接长沙东西两岸、位于橘子洲头上游(当时此段叫牛头洲)的渡口作了特别注明 。地图用的比例尺竟是五万分之一,也即是说,地图上的1厘米等于实地500米 。“在作战地图中,这是20世纪最精密、最实用的了 。”湘江东岸的重要街道都作了标注,湘江西岸的一座山丘、一条小溪、一个村庄、一块水田、一条小路、一座庙宇、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得清清楚楚 。地名一律用汉字,山顶制高点和山腰等高线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标明了若干米,所有道路也都标明了分段里程……
在这张地图上,现在位于金源大酒店南边的小林子冲路的东端连接着梓园路 。4月30日,采访人员依据这张地图,很快就从小林子冲路走到了梓园路 。“可以说,长沙老城区的主要格局与当年没有什么变化,一些老街老巷都在这张地图里有标注 。”成洋多次依照这张地图在长沙老城区穿行,“几乎没有失算过,不得不惊讶日制‘老地图’的精密” 。
1942年1月1日凌晨5时,长沙东郊失守,日军开始集结兵力攻击阿弥岭阵地 。战况非常激烈,激战中,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只能向侯家塘、小林子冲边打边撤,撤退中,日军居然从一条小巷奇袭抄了国民党军队的后路,致使一个营的国民党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日军与国民党守军在长沙城区的开福寺、上潘家坪、唐家巷、上大垅、湖积渡等处发生了激烈的拉锯战和巷战,而这些地名在这张地图上一眼就可以看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