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在哪?为何称之为“人间地狱”?

在许多反映清朝生活的历史剧中 , 经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 , 永世不得入关!电视剧《甄嬛传》中 , 甄嬛得知父亲被发往宁古塔后悲痛欲绝 。为何她听到宁古塔会有如此大的反应呢?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吧 , 让我细细道来 。宁古塔 , 乍一听 , 是塔名 , 其实不然 。相传有兄弟六人 , 每个人占据一块地方 , 而满语中称“六”为“宁古” , 称“个”为“塔” , 故将此地区称为“宁古塔” 。它是当时清政府设在京都盛京即现在的沈阳以北的黑龙江、吉林的部分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的核心地区 , 同时也是清代流放地中最著名的地区 。
宁古塔距离盛京非常遥远 , 那儿对流放人员来说就是“人间地狱” 。气候寒冷 , 天气变化莫测 , 土地荒凉 , 人迹罕至 , 道路蜿蜒崎岖 , 野兽肆虐 。有的人未到目的地 , 运气不好的就会被途中的虎狼所吃 , 无法生还 。而且流放到宁古塔的罪人要当奴隶 , 服劳役 , 种田 , 开垦荒地 , 搭桥 , 修路等等 , 他们生活艰苦 , 居无住所 , 家中无家具 , 一切都要自己动手创造 。在此条件下 , 能生存下来就已经是奇迹了 , 更别提重返朝堂呢?
这样就不难明白 , 为何甄嬛听到父亲被发往宁古塔会大惊失色 , 悲痛欲绝了 。难道宁古塔真如传统意识中的“人间地狱” , 毫无任何利用价值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试问 , 如若是 , 清朝廷为何还会派人驻守宁古塔呢?可见宁古塔有它自己存在的优势及价值 。
宁古塔虽然是一个险远、寒冷、荒凉的地方 , 但是它却遍地是宝 。其中东北三宝:人参 , 貂皮 , 乌喇草皆是宁古塔的特产 。如若貂皮 , 乌喇草你没听说过 , 那人参必定是听说过吧 , 它可是治病救人的良药 , 十分珍稀 ,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稀有药材 , 可谓是包治百病 。可想而知其他几样的珍稀价值 。除此之外 , 还有东珠 , 水獭 , 鹰鹞 , 兽皮 , 鱼类 , 山珍等珍稀物种 , 每一种都可谓是价值连城 , 就连遍山的山蔬野蔌做成的菜肴 , 也是让人垂涎三尺 。
宁古塔说完 , 肯定就要说说披甲人了 。他们可谓是“你不离我 , 我不离你” 。
如果对披甲人不甚了解 , 我来简单解释一下 。
【宁古塔在哪?为何称之为“人间地狱”?】披甲就是披挂铠甲的意思 , “披甲人”就是指清代满洲八旗士兵 。他们大都是从八旗前锋护军披甲人中经过层层选拔而挑选的极为优秀者 , 他们肩负保卫边疆的重责 。不仅东三省有披甲人 , 几乎全国各处都遍布着满洲八旗军披甲人 , 他们守卫着国家的安全 。
有许多人谈到披甲人就认为他们一定是十分孔武有力的 , 十分野蛮 , 粗鲁 , 对待流犯严苛 , 就是典型的“索命阎罗” 。其实却不然 。
宁古塔的披甲人平时以打猎作为自己的差事 , 遇到战事时 , 就会披甲上阵 。顺康年间 , 宁古塔的披甲人虽然不会讲汉语 , 但是却性情淳朴、为人讲诚信、讲义气 。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的都是当地人 , 当当地人企图逃跑时 , 宁古塔人一般不检举告发他们 , 只是睁一只眼 , 闭一只眼 , 当作没看见、不清楚 。他们成功逃跑后 , 宁古塔人对此并没有强烈反映 , 待人处事如常 。若有的人被追回来 , 主人和周边的土著人便一起作证将人领回 , 并请求官府能不予以追究治罪 。
土著披甲人极易喜欢颜色鲜丽、质地柔软的绸缎 , 他们向店家赊账购买绸缎华服 , 店家以黑貂皮一张作为“定金” , 口头约定第二年必定按照此价格偿还若干张貂皮 。等到第二年 , 土著披甲人一定会遵守诺言还清债务 。若本人有事 , 也会让他人代为送到 。他们虽素不相识 , 却能彼此给予信任 , 信守诺言 , 用行动践行“人无信不立”的准则 。这也同样是我们直到今日仍需学习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