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和宝玉滚床单后怕责罚便做了个可怕的决定
【袭人和宝玉滚床单后怕责罚便做了个可怕的决定】有读者问:“袭人自己已经和宝玉苟且了 , 她还要担心这个 , 担心那个 , 黛玉一个千金小姐 , 又有自己的住处 , 如何有机会做不轨之事 。她担心什么?请高人指教 。”
红友提问 , 甚是尖锐 , 己不正 , 何以正人 。袭人偷试云雨情在先 , 又担心宝玉黛玉有“不才之事” , 这岂不是自犯自禁、自相矛盾?如果真是偷情犯禁 , 破坏宝黛爱情 , 读者怀疑袭人是个有心机且虚伪的人 , 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
假设读者对袭人的怀疑是正确的 , 那为什么曹公称之“贤袭人” , 脂砚谓之“爱人以德”?有读者说 , 这是作者背面敷粉 , 明赞暗贬 , 就像风月宝鉴的两面 , 正面是幻 , 背面是真 。
这样解释 , 或有道理 , 但书中历历所言袭人的诸多好处 , 却又怎么解释?关于袭人的“贤德” , 笔者己在《花解语时语解花》中详述 , 此处只探析文章开头处读者的疑问 。
七十四回 , 贾琏向鸳鸯借东西当银子 , 不知何故 , 事情泄密 。凤姐儿道:“知道这事还是小事 , 怕的是小人趁便又造非言 , 生出别的事来 。当紧那边正和鸳鸯结下仇了 , 如今听得他私自借给琏二爷东西 , 那起小人眼馋肚饱 , 连没缝儿的鸡蛋还要下蛆呢 , 如今有了这个因由 , 恐怕又造出些没天理的话来也定不得 。在你琏二爷还无妨 , 只是鸳鸯正经女儿 , 带累了他受屈 , 岂不是咱们的过失 。”
公侯府邸 , 人口众多 , 是非也多 , 居心叵测者有之 , 没缝儿的鸡蛋还要下蛆的人也不少 。鸳鸯一身清白 , 但三人成虎 , 众口铄金 , 总是有人会制造流言蜚语 。袭人“爱人以德” , 又深知“君子防未然”的道理 , 她斗胆进言王夫人:黛钗己长 , 男女有别 , 起坐不便 , 易遭误解 , 易生诽谤 , 建议宝玉搬出园子 , 让宝玉和钗黛保持一定距离 。袭人所虑 , 和王熙凤所担心的一样 , 都是要防人口舌 。
和鸳鸯不同 , 袭人确实有把柄在别人手里 。三十一回 , 宝玉心情不好 , 向晴雯撒气 , 被晴雯呛了一通 。袭人赶来解劝 , 晴雯添了酸意 , 冷笑几声 , 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 , 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 , 也瞒不过我去 , 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 。”晴雯的话被黛玉听到 , 黛玉笑道:“好嫂子 , 你告诉我 , 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 。告诉妹妹 , 替你们和劝和劝 。”
晴雯敲打 , 袭人尴尬无语 , 黛玉打趣 , 袭人有苦难言 , 道:“林姑娘 , 你不知道我的心事 , 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 , 倒也罢了 。”不听袭人规劝 , 宝玉遭受笞挞 , 袭人感叹道:“你但凡听我一句话 , 也不得到这步地位 。”此时的袭人 , 深知“身正名清”的重要 , 深知恶语中伤的可畏 , 她所箴言宝玉的一切 , 都是为宝玉好 , 洁身自好 , 顾影自惜 , 防人口实 , 避人以柄 , 自珍自爱 , 自洁自律 。
宝玉袭人初试云雨情 , 脂批:“一段小儿女之态” , 事实如此 , 怎么评价 , 读者自己解读 。问题是 , 袭人做了这样的事 , 被晴雯知道了 , 而且被晴雯敲打 , 被黛玉调笑 , 这让袭人非常尴尬 , 尴尬之余 , 袭人更能体味到“清誉”的重要 , 更知道去珍惜维护“清誉” , 所以 , 她一直在规劝宝玉 , 劝宝玉没有效果 , 她又横下心来 , 斗胆条陈 , 向王夫人提出建议 。
宝玉受宠 , 没有心机 , 更不知防范 , 住在大观园 , 丫鬟婆子 , 是非不少 , 姨娘贾环 , 嫉妒算计 , 贾母和王夫人都不在身边 , 能事事为宝玉考虑的 , 也就袭人一人 。袭人苦劝 , 宝玉答应 , 过后又忘 , 所以袭人说:我的心事 , “唯有灯知道 。”袭人的尴尬事情 , 王夫人不知 , 倘若王夫人知道 , 结果可想而知 。也许是侥幸 , 也许是曹公笔下超生 , 总之 , 袭人没在这件事上出事 。
推荐阅读
- 薛宝钗是真的喜爱贾宝玉吗?
- 东汉丑女孟光的爱情逆袭 成功嫁给“贤德才子”
- 王夫人为何制造贾宝玉“衔玉而生”的弥天大谎
- 三国董袭身为东吴十二虎臣之一为何会被淹死
- 贾宝玉和琪官蒋玉菡是有不同寻常的感情吗
-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什么关系?他们的前世今生
- 贾政的父亲是谁 贾政为什么不喜欢嫡子贾宝玉
- 花袭人为何把最珍贵的少女贞操献给宝玉
- 贾宝玉为何做了和尚而不是道士?
- 贾宝玉初试云雨是出自于袭人的引诱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