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人臣巅峰的?
王莽 , 字巨君 , 家庭出身:贫农之家 。他之所以能“农转非” , 是因为他混迹官场后 , 上演的“三管齐下” 。
【王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人臣巅峰的?】“第一管”是指他的脾气性格 , 两个字:恭俭 。恭就是恭敬 , 俭就是节俭 。王莽之所以会有这样好的脾性 , 全拜他的父亲王曼所赐 。其父王曼是汉成帝的生母王政君的异母弟弟 。王曼在王政君这个山头还没起来时就死了 , 等到王政君做了皇太后四处封侯的时候 , 当然没有王曼的份儿 。
王莽还有个大哥 , 和他爹一样早早地蹬腿见阎王了 , 所以王莽家就剩下了两个寡妇和一个小屁孩 。虽然身为贵族 , 但是处于贵族的末端 , 小屁孩王莽早早尝尽了人间的辛酸贫寒 , 知道“折节为恭俭” 。这是王家其他“富二代”所没有经历过的 , 也是王莽独具的优势 。
“第二管”是指他的政治眼光 , 两个字:敏锐 。作为一个家底不硬的贵族 , 青春期的王莽自然把希望寄托在裙带关系上 , 谋职大队中的黄牛票还要靠自己争取才行 。因此 , 王莽勤勤恳恳地在学而优则仕的大道上做出努力 。
孔圣人教育自己门下的后人们 , 要将入世作为人生的第一追求 。按照孔夫子的要求 , 合格的儒生都应该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家 。身在青春期的王莽当然也是这么想的 , 甚至这种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 。
青年以后的王莽爱表现 , 爱出头 , 他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想要拯救世界的决心 , 都是受孔圣人这种思想的影响 。王莽成年之后 , 时时刻刻以谦谦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的行为 , 刻意与自己的王家同辈兄弟拉开距离 。
尽管王莽此后生涯中的政治表演虚假成分过多 , 但是比同时代的“小人儒们”好多了 。王莽一边为自己树立好形象 , 一边观望着自己在谋职大队中所处的位置 。
“第三管”是指他的政治手段 , 两个字:隐忍 。就这样 , 深谙厚黑学精髓的王莽 , 经过自己一系列的努力 , 一举铲掉对手 , 为自己的仕途迎来了一马平川 。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 , 王根做了两件事 , 震动朝野 。
第一 , 主动让位——辞职告老“乞骸骨” 。
第二 , 主动让贤——推荐王莽接自己的大司马之位 。
汉成帝很快便批准了王根这两个请求 。
至此 , 王莽摇身一变 , 成了朝中的大司马 , 成了一号权臣 。这一年 , 王莽才三十八岁 , 便爬到了身为人臣的顶峰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唐僧前身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和尚不承认?
- 高丽王国是安徽人建立的 朝鲜是东北人建立的?
- 李白真死于自己的水中捞月吗?他是怎么死的
- 杨大眼是怎么死的 杨大眼是被他儿子所杀?
- 和氏璧是哪国的 和氏璧的由来
- 金庸笔下表哥都是高富帅负心汉 是影射徐志摩?
- 爱国诗人屈原之死疑云 自杀说未必是事件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