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贾宝玉为何痴爱林妹妹 却娶了宝姐姐?

煌煌巨制《红楼梦》塑造了一个人间情圣贾宝玉 , 爱得痴心酸楚 , 无奈迷惘 。一个宝玉——甄宝玉也好、贾宝玉也罢 , 其实是世间男子的不二化身 , 都是一个千古共性的“人”——“男人” 。一部《红楼梦》 , 正是雪芹历尽人间沧桑后 , 悟得几许悲凉人生而欲唤醒世间花痴的醒世之作;是规劝、提醒与呐喊 。《红楼梦》如镜子般让不同时代的人阅之便见“我”影 , 盖源于此 。雪芹用文字揭示了人间情爱的本质 , 雕刻了千古情爱的真相 , 痛陈了欢爱背后的失落与虚空 。所谓“醉里秋波 , 梦中朝雨 , 都是醒时烦恼”
雪芹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出发 , 断定男子恋色好色是与生俱来的 。男子若不好色 , 女性便失去了赏者 , 失去了知己 , 进而失去为自己美容艳姿得意自豪的前提 , 更可怕的是 , 终将失去男女生存于这个世界的意义 。
贾宝玉是一个集专爱与泛爱于一身的人物 。他既痴心于黛玉 , 又倾慕于宝姐姐 。
作者不无夸张地在《红楼梦》第二回就将主人公的“花痴”脾性预告给读者:“……谁知他一概不取 , 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 。”“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 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 , 便觉浊气逼人 。’”年方周岁 , 便口吐此言读者定会质疑的 。但从另一方面看 , 作者抛出个“甄宝玉”来“说起来更可笑 , 说:‘这女儿两个字 , 极尊贵 , 极清净的 , 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贵无比的呢!你们这浊口臭舌 , 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 。要紧 , 要紧!但凡要说时 , 必须是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 , 设若失错 , 便要凿牙穿腮 。’”每挨打时 , 只叫“姐姐”、“妹妹” , 或可解疼 。瞧瞧 , 女子在男人心目中何等受用 , 几乎到了神奇的心理暗示的地步 。假作真时真亦假 , 真假“宝玉” , 盖一人也 , ——男人也 。想见、含泪执手、亲伺茶水、互换小袄、互诉衷肠 , 俨然一对情深意切男女的生离死别;他所作的《芙蓉诔》 , 无异于追忆红颜知己、悼念恩爱亡妻的深情文字……
恋色慕艳 , 在贾宝玉这里 , 既是人生快意的享受 , 又不知不觉演变一种责任和负担 , “他所独有的是超越常人的敏悟与非常高度的情感要求 , 永远是一个陷身于女子重围的孤独者 , 热闹环境中的寂寞人 。他日夜为了无聊空虚而不停地忙乱着 , 他实在不堪其灵魂的流浪之苦 。”(王昆仑) 。为此他不惜用自己的死来交换 , “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 , 趁你们都在眼前 , 我就死了 , 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 , 把我的尸首漂起来 , 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 , 随风化了 , 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 , 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
【揭秘贾宝玉为何痴爱林妹妹 却娶了宝姐姐?】泛爱 , 既是贾宝玉人生悲剧结局的根源 , 当然也就成了他与黛、钗爱情以凄惨不得圆满收场的祸根 。但宛若天外来客的林妹妹来了 , 在宝玉的心底掀起狂澜 , 这排山倒海般的激荡 , 是任何女儿都难以企及的 。从此 , 这个“花仙子”般的妹妹就占据了宝玉情感世界的舞台中央 。偏偏这仙子妹妹也是个不粘俗气、超然物外、撩拨哥哥情感琴弦的高手 , 棋逢对手 , 自然演绎一场忽阴忽晴、忽冷忽热、荡气回肠、跌宕起伏的大戏 。如若独有妩媚“仙子”黛玉 , 也许宝、黛二人不过是联手奉献给读者一出单调而愁肠百结的情感剧 。可惜雪芹所体验的人生、雪芹所欲表现的人间情爱真相才初露端倪 , 宝玉面前将出现的另一朵奇葩随之绽放开来 , “肌骨莹润 , 举止娴雅”的宝钗、宝姐姐 , 在宝玉情感的地盘上又辟出一块园地去 。原本宝、黛二人亲密友爱相处 ,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 , 年岁虽大不多 , 然品格端方 , 容貌丰美 , 人多谓黛玉之所不及 。”这三角恋爱的格局 , 乃上帝的安排 , 溯根求源在于宝玉——男人的劣根所决定 。人间仙境无数 , 何不闭上眼睛?芳草遍及天涯 , 谁愿独衔一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