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上五代祖先都用数字命名 有何玄机?

朱元璋是大明开国皇帝 , 他的本名是朱重八 , 无论是看字面 , 还是听字音 , 都是怪怪的 , 至于这个名字的含义 , 更让后人猜了数百年 。不管怎么看 , 怎么想 , 朱重八与一个开国皇帝很难相称 , 难以理解 , 不可思议 。如果打开朱元璋家谱 , 往上一查 , 好家伙 , 他上面五代祖先的姓名都是数字 。太祖朱仲八 , 高祖朱百六 , 排行第三 , 老大朱六二 , 老二朱十一 。曾祖朱四九 , 排行第二 , 老大朱四五 。祖父朱初一 , 排行老大 , 下面三个弟弟分别是朱初二 , 朱初五 , 朱初十 。父亲朱五四 , 生四子 , 依次为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朱重八(朱元璋) 。
再把朱元璋的直系六代理一下:朱仲八生朱百六 , 朱百六生朱四九 , 朱四九生朱初一 , 朱初一生朱五四 , 朱五四生朱重八(朱元璋) 。由朱重八上溯五代 , 可以看出 , 朱元璋的上五代祖先的名字都是数字 , 而且 , 五代祖先的同辈兄弟也都用数字命名 。你是不是觉得 , 这个家族给孩子起名特奇怪?是的 , 辈辈如此起名 , 不奇也怪 , 史上除了朱元璋家族 , 一姓之下六辈人的名字都是数字 , 还能找出第二家吗?
许多人对“朱氏命名法”很感兴趣 , 并且用心研究其中的规律和规则 , 令人遗憾的是 , 竟然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 , 而且存在较大分歧 。归纳一下 , 大致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制度说” 。清人俞樾指出:“元制 , 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 , 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 。”他认为这是元朝的制度所决定 , 官府禁止百姓取正式名字 , 只以兄弟排行或父母年龄相加之数命名 。今人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儿》 , 就依从了俞樾的制度一说 , 赞同父母年龄相加的观点 。
二是“时间说” 。除了制度一说 , 当年明月也提出了以出生时间命名的观点 , 就是按孩子出生的日期或时间命名 , 然后兄弟依次排行 。很显然 , 以父母年龄相加也好 , 以出生时间而定也好 , 都是衍生于制度下的数字排行 , 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不能正名起名 , 只能用数字来代替 。
三是“文化说” 。普通百姓家 , 有文化的极少 , 特别是那些贫穷之家 , 十有八九不识字 , 根本不解命名之理 , 更不懂名与字所蕴含的那么多学问 。数字最简单明了 , 叫起来也顺口还好记 , 如重五重六重七重八之谓 , 就是千百年来中国父母唤自家孩子的习惯 , 老五老六老七老八 , 不易混淆 。
我认为 , 所谓“制度说” , 根本不靠谱 。有人查阅《元史》、《元典章》和《通制条格》 , 没有找到禁止百姓正式命名之规定 。如果说正史记载的那些有名有字的元人 , 都是有功名的人 , 可以享用名字与别号 , 那么 , 元代杂剧与元代野史中的那些小人物 , 应当都是贫民百姓 , 也很少有人像朱氏家族这样遵守“制度” , 均以数字命名 。可见“制度说”纯属子虚乌有 。
至于父母年龄相加一说 , 也不靠谱 。比如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 , 父母生他时 , 如果年龄相加是160岁 , 那么 , 两人年龄是平均80呢 , 还是老夫少妻父100母60呢 , 显然都太离谱 。相对来说 , 还是以数字排行或以时间命名 , 比较靠谱 。比如 , 朱元璋的爷爷名叫朱初一 , 他的三个胞弟分别叫朱初二、朱初五、朱初十 , 这显然是按出生日期起的名字 。再比如 , 朱重八(朱元璋)的同胞哥哥是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 , 而朱重一、二、三、五 , 都是朱元璋伯父所生 , 同胞兄弟所生之子统一排行命名 , 这在中国普通家族中太常见了 , 直到上世纪独生子女政策强制实行之前 , 普通百姓人家几个兄弟生的孩子都按排行命名 , 还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