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乾隆的防身利器竟然是一把扇子
乾隆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 。被观众所熟知的乾隆皇帝 , 手中总有一把一年四季不曾离手的折扇 。除了用以显露他儒雅高贵的气质外 , 必要时折扇还可以作为防身的武器 。
每到危急时刻 , 这扇子在乾隆爷的手中 , 就仿佛一把利刃 , 可随时置敌人于死地 , 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利器 。
当然 , 以上所说的仅仅是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乾隆形象 。而现实中的乾隆皇帝又是怎样的?他的随身武器真的仅仅是一把扇子吗?
公元1644年 , 满洲贵族率兵攻进了山海关 , 自此开始了清王朝二百多年的统治历史 。不可否认 , 作为清王朝入主中原后的第四任皇帝 , 乾隆确实是一位文武兼备的皇帝 。他在位的六十年内 , 最令其引以为豪的就是他的“十全武功” 。
所谓的“十全武功” , 指的是他曾经多次平定边乱其中较为突出的十次 。而这其中较为有名的是两次征服了西南的大小金川 , 两次平定了西北地区的准噶尔部 , 一次平定了回部 。
这一次次的出兵讨伐 , 乾隆皇帝大多身配御刀 , 除了用来显示帝王的威严以外 , 同时还有防身的功效 。实际上 , 乾隆的防身武器并非影视作品中所描述的折扇 , 而是一柄货真价实的宝刀 。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 , 就有着这样一组珍贵的文物——乾隆御用刀 。根据故宫内的专家介绍 , 乾隆御用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腰刀 , 另一种是佩刀 。通常 , 腰刀的刀身为直线型 , 它的长度要比普通的长剑稍短一些;而佩刀的造型则更为小巧一些 。
这些被珍藏于故宫中的御用刀具 , 具有很强的马上民族风格特征 。它们的造型很像现在的蒙古刀 , 大多呈弯月形状 。另外 , 在刀鞘与刀柄的位置处 , 有的用金丝紧紧缠绕 , 有的饰有美丽的纹饰 , 还有的镶嵌着多彩的宝石 。
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实物与档案中的记载 , 乾隆皇帝共命清朝内务府造办处制作了四批 , 共计百余把带有款识的御用宝刀 。第一批刀具的设计制作始于公元1748年 , 即乾隆十三年 。
据说 , 乾隆皇帝对这批刀具的制造 , 真可谓是费尽苦心 。无论是最初的纸样、木样设计 , 还是在具体制造的数量、名称、纹饰、年款 , 甚至是刀具的什件、皮鞘、楠木箱、用金量以及所附皮签上面的文字选用等 , 事无巨细 , 全都要亲自过问安排 。
每当造办处完成一道制作工序后 , 都要由司库白世秀与七品首领萨木哈亲自带进宫内 , 转交给太监总管胡世杰 , 由他送至养心殿 , 呈给乾隆皇帝御览 。待乾隆皇帝详细阅看后 , 再对不满意的地方提出修改要求 。
【奇闻!乾隆的防身利器竟然是一把扇子】然后 , 造办处再奉旨进行改动、加工 。之后再呈递御览 。如此反复修动 , 直到达到乾隆皇帝的要求 , 才算真正的完工 。就这样 , 这批宝刀在反复的修改下 , 直到乾隆二十二年 , 即公元1757年 , 才正式完成 , 前后共花去了十年的光景 。
乾隆皇帝对这批刀具的用心及重视程度 , 在清朝时期是比较罕见的 , 而造刀有功的司库白世秀 , 也因此被提升为员外郎 。在此之后 , 乾隆皇帝又陆续命人制作了三批刀具 。
这三批刀具每把的重量均在十八两左右 , 其造型、长度、款识、图记等方面 , 皆与第一批刀具基本相同 , 只是在刀柄、皮鞘、护手方面 , 略有区别 。
乾隆在位期间 , 除了有计划、有规范地制造了四批御用宝刀之外 , 还时常命人制作一些造型精巧别致的刀具 。这些刀的长短大小不一 , 有的同匕首般大小 。
且玉柄、皮鞘变化多端 , 并装饰有名贵的珠宝 , 给人以华美富丽之感 。乾隆皇帝也会经常随身携带这种既可作为装饰 , 又能够用来防身的宝刀 。
乾隆御用宝刀是清朝冷兵器的代表之作 , 它集中了中国古代刀具的传统样式与制作方法 , 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与工艺水平 。这些宝刀工艺精细 , 装饰精美 , 充分体现了乾隆时期的富有与奢侈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