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薇娅之后,流量、定价与自播,谁来定义直播新生态?

巨额的罚款和补税掀开了主播日进斗金的面纱 , 紧接着 , 头部主播控价、扰乱市场定价等现象被曝光……
被疫情催熟的直播 , 又被补税敲了一下警钟 , 出手的正是税务局 , 直播圈一片哗然 。
2021年下半年 , 江苏、上海等多地发文要求网红自查自纠 , 顶流主播雪梨、薇娅相继被封 , 年末掀起一波网红补税潮 。
巨额的罚款和补税掀开了主播日进斗金的面纱 , 紧接着 , 头部主播控价、扰乱市场定价等现象接连被曝光 , “天下苦直播久矣”的讨论登上热搜 。
历此震荡 , 直播带货行业将走向何方?倒塌的头部流量 , 肥了谁?直播带货仍是性价比最高的消费渠道吗?摆脱主播依赖 , 品牌自播成下一站?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在调查采访后发现 , 尽管行业上没有因头部主播的落败而发生巨变 , 但行业的格局已经悄然变化 。 薇娅的流量并未如预料的流向中腰部 , 而是仍然被剩下的头部瓜分;主播“绑架”下 , 品牌不再为最低价买单 , 品牌自播借势而起 , 品牌直播阵地从淘系流向抖音、快手 , 品牌自播+达人带货双线发展成为新方向 。
薇娅的流量 , 肥了谁?
“没有流向中腰部主播 , 仍被一些大主播瓜分”
部分头部网红的倒塌 , 以及巨额补税压顶 , 是直播电商二八法则破局的机会吗?
直播带货行业 , 二八定律非常明显 , 长期以来 , 头部主播占有巨大销量、流量和品牌优势 , 而大量中低部主播很难爆红且带货能力有限的情况长期存在 。 以红火时期的2020年双十一战绩为例 , 胖球数据统计的淘宝、抖音、快手的直播带货榜前50名总共带货317.98亿 , 其中薇娅、李佳琦、辛有志、雪梨位列前4名 , 总带货量209.8亿 , 占比66% 。
2021年年末 , 两位淘系头部主播雪梨、薇娅相继因偷漏税被公开处罚 , 账号、店铺下线 , 此后 , 雪梨线下清仓甩卖、薇娅则给全体员工带薪休假 , 至今未能复出 , 由此全行业掀起补税潮 。
实际上变化发生得更早一些 , 薇娅、雪梨事件不是行业改革的“导火索”而是“助推剂” 。
不止一位MCN内部人士表示 , 补税潮实际上是帮助了行业更加规范 , 有利于摆脱对头部主播控制的局面 , 对于为数不多的头部主播影响较大 , 但对中尾部主播没什么影响 。
一位培养过头部网红的MCN机构人员称 , “中尾部主播的缴税额并没有那么高 , 因此在可负担的范围之内 。 但是头部主播的税负较高 , 逃掉的上亿元税款很可能已经被拿去投资 , 临时补税面对的是现金流不足的困境 。 ”
薇娅倒掉后 , 巨大的流量流向何处?
上述MCN机构负责人称 , 没有明显地看到薇娅的流量流向中腰部主播 , 有可能会被一些大主播瓜分 , 也有一些会流向品牌自播 。
这种流量瓜分在购物节表现得更为明显 , 一位经常蹲直播间的消费者告诉采访人员 , 她平时只在空闲的时候看一下直播间 , 但遇到购物节会特地搜索经常关注的主播去提前蹲点做攻略抢货 。 “之前主要对比薇娅和李佳琦 , 现在薇娅没了 , 倒也省事了 , 只看李佳琦的预告就可以了 。 ”她说 。
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消费者身上 , 多次和薇娅合作的食品品牌负责人尤商也表示 , 薇娅被封后 , 他的另一个选择就是李佳琦 。 同时 , 他注意到像烈儿宝贝、林依轮等头部主播的流量明显上升 , 但是中腰部变化并不明显 。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以近期的年货节和去年双十二对比发现 , 几个较为头部的淘系主播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 李佳琦1月10日年货节零食专场观看量为5944.8万 , 超过双十二期间最高观看量 , 也超过双十一零食专场观看量2000多万 。 “烈儿宝贝”是位列前5的淘系主播 , 双十二期间最高的观看量为1048万 , 而年货节还没正式开始前 , 流量最高的已经达到了1460万 。
尤商告诉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 之前其在烈儿宝贝直播间做一场直播销售额在10万元左右 , 近期做的一场直播销售额上涨了60% 。
除此之外 , 一些依赖薇娅选品的粉丝流向了薇娅同公司的其他主播 , 在薇娅相关话题中 , 不少粉丝指路主播林依轮称 , “这是和薇娅一个公司的 , 选品也差不多 。 ”从数据上看 , 林依轮以往200万-500万的观看量 , 近期年货节峰值达到1300万 。
流量依旧在头部徘徊 , 淘系主播的局面已经由二虎制衡转为一家独大 , 不少网友表示 , “李佳琦的直播间更难抢了 。 ”
在品牌合作上 , 尤商表示 , “薇娅、李佳琦本身就是粉丝来回换的 , 因此对原本合作商家不会有什么影响 , 但是一些新品牌要上李佳琦的直播间可能就更难了 。 ”
头部主播控价、扰乱市场定价?
代理商声称“所有人都在亏本 , 只有主播稳赚不赔”
此轮整顿主诉是网红主播偷逃税 , 而一同被翻出来的还有头部主播控价、扰乱市场定价等控诉 。
话语权是以供需关系来定的 , 占据绝对头部的主播就那几个 , 品牌却数不尽 。 这种情况下 , 头部主播对选品和价格就有更高的话语权 , “全网最低价”是基本要求 , 与此同时还要配合过关的品质 。
在薇娅被封前的双十一期间 , 李佳琦、薇娅两位主播就曾和欧莱雅因定价问题发生争议 , 有人发现在李佳琦直播间购买的产品价格高于在店铺购买的价格 , 而欧莱雅的解释是这是由于使用跨店优惠券导致的 。
尤商表示 , 这件事情两方都没有太大问题 , 但这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 最后搞出这样的乌龙 , 一方面是因为大品牌并不完全依赖头部主播 , 靠自己的渠道也可以保证销量 。 另一方面 , 大品牌除了线上还有线下渠道 , 定价上不可能会被头部主播捆绑 。
事后 , 李佳琦和薇娅相继发出声明 , 要求欧莱雅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 此事一出 , 舆论也分成了两波 , 站主播的人认为欧莱雅承诺的全年最大力度没有做到 , 没有诚信;但也有人认为头部主播要求全网最低价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行为 , “天下苦直播久矣”的词条登上热搜 , “如果不蹲直播间以后就不配买低价了吗?”一位网友质问 。
直播带货看似是性价比最高的消费渠道 , 但声称的全网最低价真的是最低价吗?
薇娅被封后 , 有网友发现此前在薇娅直播间购买的服装 , 在店铺均出现原价比直播间价格低的情况 。 采访人员打开店铺评论区发现 , 不少网友追评维权 , “薇娅直播间卡点买的399元 , 现在原价才369元?”采访人员搜索薇娅相关带货记录发现 , 该品牌曾多次登上薇娅直播间 。
尤商表示 , 品牌最开始选择0利润上线头部主播直播间是为了通过直播拉新 , 挣用户复购的钱 , 他在李佳琦一场直播拉新率可以高达80% 。 同时他也表示这不是长久之计 , “长久会扰乱定价规则 , 品牌也不愿做亏本的买卖 , 最终还是得消费者买单 。 ”
尤商称 , 后续很多品牌会通过变换外包装等方式进行品牌升级 , 从而提升价格 , 弥补这部分佣金 。
直播带货反而让品牌定价更高 , 事件的发酵让很多品牌方代理商加入讨论 , 有网友在豆瓣发帖称 , 由于品牌方要满足主播的全网最低价 , 上线直播间期间 , 所有代理商都不得以低于直播间的价格售卖 , 同时货品优先供给大主播 。
时不时要为直播让路 , 这让很多代理商感觉难做 , “所有人都在亏本 , 只有主播稳赚不赔 。 ”一位代理商评论道 。
摆脱达人主播依赖 , 品牌自播成下一站?
店铺:“未来希望品牌自播和达人带货的比例能达到7:3”
随着直播运营规则的逐渐清晰 , 主播生态也在发生变化 , 由网红带货到明星带货再到专业主播带货 , 但终归影响力围绕着个人IP , 这也就意味着不确定因素的增加 。 由此 , 围绕品牌打造 , 弱化主播属性的品牌自播成为新趋势 , 许多品牌开始尝试店铺自播 , 希望借此摆脱对达人主播的依赖 。
品牌自播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甚至有人提出为了避免直播结束用户流失 , 要做到企业直播营销闭环 。
对此 ,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田轩告诉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 “有专门的主播和直播平台其实是体现了这个产业链上的分工与合作 , 有利于各方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 所有事情都企业自己搞 , 未必有效率 。 ”
“达人带货承担的职责只能是分销或者品宣 , 对品牌来说把产品沉淀到自己的私域流量才是长久之计 。 ”由MCN机构转型品牌服务商业务的孙洁说道 。
品牌服务商是线上品牌运营滋生出来的一个服务机构 , 专门为品牌方直播提供账号运营、直播搭建、活动营销等一系列服务 。 在孙洁看来 , 品牌自播是品牌未来想要发展必须要做的事 , 而直播又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 此时就需要熟悉直播平台的玩法 , 掌握流量运行规则的服务商为其代理项目 。
孙洁以抖音为例解释品牌服务商的作用 , “有人做品 , 有人做账号内容 , 有人做直播 , 然后有人做电商运营 , 才有可能把平台上的流量、红利真得吃透 。 如果只是做一项品牌肯定赚不了钱 , 也做不到品牌所想要的影响力 , 做不到品效合一 。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品牌服务商和品牌的合作模式与过往主播与品牌的合作模式类似 , 都是佣金+抽成的方式 。 孙洁称 , 目前也存在一些小的服务商为了争夺大品牌背书 , 选择0佣金的模式 , 但这种赚未来钱的形式可能还没来得及看到未来就倒在路上了 。
从事一女装品牌自播运营工作的张泽表示 , 是否选择服务商来帮忙搭建自播 , 仍然要看品牌诉求 。 对于自带流量的大品牌来说 , 品牌服务商通常有比较好的服务 , 但如果是小品牌不见得就能获得更好的服务 。
在张泽看来 , 只要决策人能够保持目标清晰 , 有一定的专业性 , 直播间可以很快搭建 。 一旦直播间搭建完整 , 将会省下很多的选择成本 。
因此 , 很多商家也在不断摸索尝试建立自己的直播团队 。 尤商便是今年开始在抖音搭建自己的品牌自播间 , 但也确实如孙洁所说遇到一些麻烦 , 比如很难摸清平台的流量规则 , 很难找到成熟专业的主播等 。
如今品牌自播也不再局限于淘宝 ,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成为新领地 , “可能现在抖音或者快手 , 销售额在大盘上没有多少占比 , 但是从平台上的年轻用户以及这个平台整体综合的曝光度来看 , 对于品牌来说 , 如果不在这个上面去做 , 可能损失的不是一个小的渠道 , 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去拓展新用户和获取年轻用户的大渠道 。 ”孙洁说 。
对此 , 尤商也深有体会 , 他是今年才开始在抖音创建账号打造品牌自播渠道 , “以前以为这种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变现应该会很困难 , 没想到短视频营销出来之后 , 发现这种方式让产品的功能认知度更高 , 转化率也比较高 , 所以后面想要多花一些精力在这方面 。 ”
品牌自播的生长不代表主播的消失 , 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 , 在未来品牌自播和达人带货一定是共同发展的 , 张泽以做广告为例 , “就像打广告 , 我除了在官方平台做广告 , 也会在一些流量较大的媒体平台打广告 , 这是不冲突的 。 ”
尤商目前仍然是以达人带货为主 , 但也在有意识地弱化主播依赖 , “未来希望品牌自播和达人带货的比例能达到7:3 。 ”
在品牌服务商领域 , 孙洁表示 , 目前正在一个洗牌的阶段 , 很多贸然进入的都会被淘汰掉 , 未来如果有自带资源、流量的平台类大玩家进入 , 那将会碾死一大批服务商 , “只能说现在趁大玩家没进入 , 先和品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 在专业性上不断提高 , 毕竟对品牌来说更换服务商也是有风险和成本的 。 ”
(应受访者要求张泽、尤商为化名)
【新京报|薇娅之后,流量、定价与自播,谁来定义直播新生态?】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宋美璐 编辑 陈莉 校对 危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