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朱元璋如何反腐 犯罪官员戴镣铐继续留任
明王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 也是一个由草根皇帝建立起来的王朝 , 所以有着区别于其他王朝的很多特点 , 在性情上的表现尤为鲜明 , 也让这段历史变得更加起伏跌宕 。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貌各方面都值得人们深深回味 , 本书作者站在人性角度 , 截取历史长河片段 , 描摹朝代风貌 , 激起明史烟尘 , 描绘出一个时代的波澜壮阔 。
整顿文风
刑部主事茹太素有一次上奏稿 , 写得很长 , 洋洋洒洒有一万多字 。朱元璋让内侍一连念了三遍 , 最后发现其中有用的不过五百来字 , 其他全是一些歌功颂德、溜须拍马的废话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 , 说:“朕之所以要广开言路 , 是想得到那些切中要害、有益于国家的话 。这些虚浮华丽的语句 , 只会扰乱视听罢了 。”于是让中官挑选那些文字简练、且能一针见血的疏稿出来 , 归纳出一种固定的建言格式 , 然后颁示中外 , 要求以后凡有建言 , 都要按照这种格式书写 , 只需把中肯的意见列出来就行了 , 不许没话找话地无病呻吟 。
表彰农民
明初 , 朱元璋制定了严禁官吏下乡扰民的政策 , 并允许乡民捉拿扰民的官吏 。在这方面 , 常熟县农民陈寿六 , 因为实绩特别突出 , 受到了朱元璋的大力表彰 , 还被写在了《大诰续编》里 。陈寿六与自己的弟弟和外甥三人 , 捆绑了民怨极大的县吏顾英 , 然后押送首都告御状 。朱元璋表彰陈寿六能干 , 赏赐了他20锭银子 , 免除他三年的杂役 , 其余二人各赏两件衣服 。为了防止有人打击报复 , 朱元璋专门谕令地方:“若有敢于无事生非扰害陈寿六的 , 或敢于捏造罪名诬陷陈寿六的 , 一律杀无赦 。”简直给了陈寿六一道免死金牌 。
建设新农村
朱元璋称帝后 , 开始在全国进行改革 。他要求每一个乡村 , 都要建立“旌善亭”和“申明亭” 。旌善亭是用来表彰良民 , 以及那些值得称道的善行义举 , 届时 , 这些人的名字和事迹会被记刻在亭中 , 以此激励人心之善;申明亭是处理村中纠纷的场所 , 凡是涉及婚姻、财产、争占、失火、盗窃、骂人、斗殴、钱债、赌博 , 以及擅摘田园瓜果、六畜践踏禾稼、亵渎神明等与民相关的事宜 , 都要在这里予以仲裁 , 由村里推举的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 。在申明亭审理、仲裁的过程中 , 长者可酌情使用竹批荆条等器具抽打案犯 , 但不许私设牢狱监禁 。审问时间也只能在白天 , 晚上必须放回 , 第二天可接着再审 。那些行为不检点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做的坏事 , 也将被记刻在亭中 , 以示警戒 。
移民
朱元璋消灭张士诚后 , 曾将一大批苏州富民迁徙到他的老家凤阳 。洪武二年(1369年) , 朱元璋在凤阳兴建中都皇城后 , 又于洪武七年(1374年)再次下令 , 将14万江南富户迁到凤阳 , 以填实帝国的中都 。这些富户被强制迁徙时 , 要求只能带走金银细软 , 其原有的房屋土地等不动产则被收归官有 。还规定 , 这些富户迁徙后 , 不准随便离开凤阳 。从此 , 这些人为了回江南探亲扫墓 , 只好化装成乞丐 , 以逃荒要饭的名义 , 偷偷溜回江南各地 , 从而形成一支奇特的乞丐大军 。朱元璋还数次下旨 , 迁移全国各地的富户填充帝国的首都南京 。朱元璋的强制移民政策 , 一直持续到永乐年间 , 累计涉及人口一百万 。
戴着镣铐办公
朱元璋非常痛恨贪官 , 他亲自制定并颁布了《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等法律条文 , 共计236条 , 其中有关惩治贪官污吏的条款 , 就有150条之多 。而且这些条款规定极其严厉 , 全是诸如凌迟、剥皮、枭首、夷族等重刑 。由于刑罚过于严酷 , 官员们不是被罢黜就是被杀头 , 很少有人能做到自然退休 , 以至于有些地方的衙门竟无人办公 。鉴于此 , 朱元璋突发奇想 , 让那些犯了罪的官员 , 戴着镣铐继续留任 。洪武年间 , 在各级府衙中 , 这种戴罪办事的人 , 一度达到328人之多 。于是 , 在大明帝国的官场上 , 便出现了这样一道罕见的风景:坐在公堂之上的御史 , 问案时铁面无情 , 而他脚上却戴着镣铐 , 因为他本人早已被判了死刑 , 只是还没到处决的时间 。
推荐阅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倚天屠龙记赵敏原型 竟然嫁给朱元璋次子?
- 紫禁城竟没一个厕所 慈禧太后如何解决内急
- 秦二世胡亥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秦二世胡亥
- 揭秘卫子夫是如何追逐皇帝的爱好和趣味的?
- 耶律璟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如何评价耶律璟?
- 古代如何放假 唐代3个黄金周 宋代春节一个月
- 古代富商是如何让郑板桥给自己画画的
- 武则天“禁屠”趣事 如何能让老百姓不吃肉
- 神雕侠侣中是如何设定霍都这一人物经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