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止明朝天子守国门而是每个朝代都是!
我们把“天子守国门”说成是大明王朝特有的一个标签、其实不然,我们翻开历史不难发现每个朝代都是把国都设在前线的 。
朱棣在塞北征战多年,深知中国死机所在是北游牧民族,为了在战略上获取主动,保住与游牧民族在势力上的相对平衡才能保住自己的江山,所以为了更能积极的调集南方资源,有效地保卫大明河山,借天子权威与中央之政治之势来调集全国的资源不失为一个上上策 。
对于这点,周武王、汉武帝等…… 定都关中之理就不难明白了 。
简单的说就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拼死对抗,农耕势弱,游牧南下毁灭农耕,农耕势强,游牧农耕相安无事,农耕与游牧在前线的力量失衡,直接于是着又一次的改朝换代 。
在周朝与汉朝的时候,中国外患主要来自西方、西北方,可以看作是中国的死机所在 。
周王昏庸,与诸侯国之间,权威全失,为此东方不再支援西方,周王也成为戎狄内侵之第一个牺牲品,周王朝实际意义上灭亡了 。
东汉复国,定都洛阳,东方资源又一次不再支持西方力量,关中经济衰败,人口大量流失,羌戎从西、北蚕食、挤压中国,朝廷疲于应付,西方趋向野蛮化,预示了汉王朝的终结 。
【历史不止明朝天子守国门而是每个朝代都是!】隋唐两代数百年间,政治中心西北,需要仰赖东南资源,隋唐有效地控制了突厥对中国的威胁,并向西拓展,经营西域,安史之乱后直接造成了,西北与游牧的力量又一次失衡,唐朝灭亡了 。
随后的北方藩镇割据,五代之乱,更是彻底摧毁了中国的经济文化的主体所在 。
北方士族成群结队、一波又一波地南迁到这个曾经被称为流放之地的蛮荒之地,就此中国的经济文化开始向南倾斜 。
中国文化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进入了南北分立的时代 。
同时,边患也移位,唐以前,边患主要在西北,故都城多设于关中 。
到了明朝,边患主要集中在北方,此时北方就理所当然的成了“死机”所在 。
为此成祖继位,很坚定的迁都北京,就不是那么难理解了,哪些把天子守国门看作是明朝独有标签的多看点书 。
推荐阅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历史上被裸刑处死的三大美女 她们都国色天香
- 明朝皇帝服饰具体介绍 明朝皇帝的衣服有几种?
- 轶事:历史上有个皇帝养了私生子还不敢承认
- 佤族的历史在“司岗里”中是怎样体现的
-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反清复明以及失败原因
- 青面兽杨志到底有没有历史原型 杨志的性格特点
- 秦二世胡亥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秦二世胡亥
- 明朝疆域 历史排名前三鼎盛时无人敢碰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