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托孤 刘备真的希望诸葛亮取代刘禅吗?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3年的春天,因为和吴国战争的失败,新皇帝刘备一下子到了病危的地步 。按照惯例,他把诸葛亮为代表的心腹大臣召集到身边,从而想他们交代后事 。刘备对诸葛亮的原话是这样的: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当时感激涕零的诸葛亮则这样回应道:
【白帝城托孤 刘备真的希望诸葛亮取代刘禅吗?】“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与此同时,刘备又把阿斗叫到自己的身边,告诉他以后一定要听丞相的话,对待他就像对待父亲一样 。
在把最想说的话讲完了,刘备也就放心的离开了人世间 。在这个过程中,刘备对诸葛亮传达了这样一个意思:如果我的儿子刘禅不堪大用的话,你孔明就可以“君可自取” 。那么,刘备是真心希望诸葛亮来取代刘禅吗?
对此,有一派观点认为刘备表面上给予诸葛亮可以取代刘禅的权力,实际上是逼着诸葛亮在文武大臣面前表态拥护刘禅 。换而言之,“君可自取”就是一种试探,更不是刘备发自身心肺腑的话 。
不过,笔者对此抱有不同的观点 。也就是说,刘备真心希望诸葛亮取代刘禅,“君可自取”就是刘备的真实意思 。理由如下:
首先,我们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刘备在经历夷陵之战的重大失败后,并且得知自己马上就要去世的时候,其说的话,真实成分远远大于虚假成分 。尽管刘备一生经常讲仁义道德,也因此遭到不少史学家的质疑 。但是在生命的最后一程,即便曾经带着面具的生活,这一刻也会卸下所有的包袱和防备 。
再者,所谓小孩子三岁看大 。刘备作为刘禅的父亲,自然知道自己的儿子有几斤几两 。而刘禅登上帝位后的表现,也证明自己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 。对于刘备来说,匡扶汉室是自己一生的夙愿,尽管这个愿望夹杂着个人私利 。但是,作为汉高祖的刘邦的后代,年轻时恢复汉朝天下的念头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深 。就像我们身边也有些老年人,会特别坚持自己年轻时的愿望或者习惯 。
但是,面对难堪大任的刘禅,即将带着遗憾离开的刘禅,肯定希望自己死后,有人帮自己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 。而这个人选,自然非智圣诸葛亮莫属 。不过,在皇权至上的封建朝代,就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无法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 。那么,让孔明取代阿斗也就顺理成章了 。
还有一点,比起匡扶汉室这样长远的问题,维持后刘备时代蜀汉集团的团结,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在当时西蜀集团内,主要从在着刘备嫡系、荆州系、益州系以及东州系四大势力集团 。其中,由于关羽和张飞的死亡,刘备嫡系的主要人物也就仅赵云一个了 。东州系的代表人物孟达叛逃到曹魏,李严则成为该势力的领军人物 。荆州系则围绕在诸葛亮身边 。最为重要的是,当时最大的派系也就是益州集团这个西蜀本土派 。
一旦刘备去世的话,必然要有一个各方派系的人物来平衡各方势力 。特别是被刘备压制的益州本土系,很有可能在刘备死后作乱 。为此,刘备不仅任命诸葛亮为辅政大臣,还给予了诸葛亮取而代之的无上权力 。换而言之,如果各方势力能够服从阿斗,尽心辅佐后主,那自然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
退一步来说,如果这些人不鸟刘禅的话,你诸葛亮就可以取代刘禅成为蜀汉的皇帝,从而承担起维持蜀汉内部集团不分裂的重任 。也就是说,刘备一定要说这个话,而且是真心的说了这个话,这样诸葛亮才有绝对权威,才不至于引发蜀汉内部的分裂 。
推荐阅读
- 江姐托孤信曝光 具体内容泪目了
- 紫禁城竟没一个厕所 慈禧太后如何解决内急
- 清宫密闻 紫禁城里的寡妇们为何极容易得肝病?
- 历史上盗墓贼为何不屑于偷价值连城的金缕玉衣?
- 倾国倾城的杨贤妃被武宗赐死之谜 杨贤妃怎么死的
- 沈阳城打哪儿来?哪片地下藏着“古城”
- 唐朝公务员也蜗居京城 宰相家中用破席挡风遮雨
- “紫禁城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怎么传出来的
- 白帝城托孤 刘备赋予赵云秘密任务?
- 叶孤城怎么死的 叶孤城为什么参与谋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