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死人”的真实故事 亲历79年入越部队大撤退
我原来是陆军第1军第1师工兵营舟桥连75年广州籍的老兵 , 住在浙江省杭州中村 。部队的前身是贺龙元帅领导的红2、6军团 , 发源于湖北洪湖地区 , 参加过2 万 5千里长征 , 抗日战争时期为八路军120师358旅 , 解放战争时期为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 , 从保卫延安到解放大西北 。全国解放后 , 又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部队共打出来180多名共和国的开国将帅和全军学习的典型 "硬骨头六连" 。
我们的军长叫张治银 , 师长李光善 。我们的连长叫樊秋阳 , 指导员陈中原 , 排长李干强 。我所在的班为1排1班(又叫码头班) 。
我在1师服役已经了4年整(当时的兵役期为2年)津贴费从第1年的6元 , 第2年的7元 , 第3年的8元 , 第4年我已拿10元了 。第5年15元 , 到第6年及以后就全是20元了 。当时我们每天的伙食费标准是0 。45元 , 由于国家还很穷 , 就这每月13 。5元的伙食标准在我国还有许多地方还远远达不到 。
在部队这个大家庭里 , 人员来自五湖四海 , 其组成人员95%以上来自农村 , 少部分来自城市 , 更少数的是高干子弟 。
【“活死人”的真实故事 亲历79年入越部队大撤退】当时的城乡差别以及观念上的差别很大 , 城里人比农村人有优越感 , 可是在部队 , 我作为城市兵却一点都没有体现到 , 反而成为一种无形的隐忧 , 你干好了吧 , 他们会认为你这小子爱出风头 , 喜欢表现自己 , 如果你干的不好 , 他们又会说城市兵怕吃苦 , 小资产阶级思想严重 。甚至有的干部就是不太愿意接收城市兵到他的连队 , 不好管理 。
不知连队的领导出自何种考虑 , 在以重活累活出名的码头班里 , 城市兵的比例却高的出奇 , 占了一半 。
我来自广州市 , 冯学文、于奇贤来自南京市 , 吕浪平来自浙江金华市 , 孙舰这小子来头可不小 , 他来自杭州市 , 他老爸时任海军司令部作战部的部长 , 当过彭德怀的秘书 , 他老妈任浙江医科大学的副校长 , 我师赵副师长还是他老妈的部下 , 当然了 , 也是孙舰当兵的背景人物 。
5个人都是高中毕业 , 由于文各的原因 , 大学已经停办 , 在部队已经是最高学历了 , 就是咱们这个班 , 最终以过硬的军事技术的优异成绩荣立集体三等功 。
政治可以吹 , 大道理更可以吹 , 那都是些软指标 , 但军事技术 , 你能把码头吹起来 , 能把手榴弹吹到50米以外爆炸?
如果没有平时大强度的刻苦训练 , 能拿到一连串优秀的成绩单吗?
驾设码头---我们的专业 , 4个人扛的钢粱 , 我跟李秀康2人扛起就跑 , 节约出一半的人手去做别的动作 , 顽强、团结、协作的作风练就了过硬本领 。
共同科目---实弹射击 , 副班长怕魏少群个人成绩会拖全班的后腿 , 考核前向我交代 , 给魏少群的靶上打一发子弹 , 我只在自己靶上打了9发子弹 , 靶上还上了 82环 。投弹 , 考官一见我们班上就会说给1班优秀得了 , 我们扔出去的手榴弹基本上不会掉到地上才爆炸 , 一般都会飞到50米以外在落地前爆炸 。
就是咱们这些每天乐乐呵呵、爱玩爱闹的稀拉兵 , 思维聪敏 , 敢说敢干 , 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敢冲上去!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一介汉将 大元皇帝忽必烈竟管他叫“大哥”?
- 明代画家吴伟 一介乞丐竟然也能成为“画状元”
- 此人一生杀了三个皇帝还被奉为“忠臣”
- 佤族的历史在“司岗里”中是怎样体现的
- 你做梦也想不到的“梁祝”竟然是这样写成的
- 古代女子出嫁洞房“八件套” 是些什么东西
- 举荐情敌做高官的两位先秦牛人 “私怨不入公门”
- “红颜祸水”究竟是指历史上哪位绝色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