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 古代紫禁城“戒严”那些事儿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 。意既百官上朝到了皇宫的外门,都停下车来,步行进宫 。汉朝的时候,文武百官已经不能随便骑马乘轿出入皇宫了 。
但是也有例外 。《晋书·石勒载记》记载:“勒宫殿及诸门始就,制法令甚严,讳胡尤峻 。有醉胡乘马突入止车门,勒大怒,谓宫门小执法冯翥曰:‘夫人君为令,尚望威行天下,况宫阙之间乎!向驰马入门为是何人,而不弹白邪?’
翥惶惧忘讳,对曰:‘向有醉胡乘马弛入,甚呵御之,而不可与语 。’勒笑曰:‘胡人正自难与言 。’”历史上,没经皇帝允许而敢在皇宫内骑马出入,犯门禁恕而不受责罪的事少之又少,恐怕也只有在南北朝这样的分裂时期,才会有这种事发生 。
据史书记载:“皇后升凤舆后,正使持节偕副使出,乘马先行 。后父率子弟跪迎送于大门外 。导迎乐向前,陈而不作,次仪驾,次册宝亭,次皇后凤舆,启行出于大门外,銮仪校接请,内监步行左右扶舆,内大臣侍卫在后,乘骑护从 。”
清朝的时候,有关大臣进宫的规定更加复杂 。《北平怀旧》中提到清朝皇帝召集官员上朝的情形:每天天还不亮,军机大臣除外的所有官员都在宣武门外等候进朝,王公大臣皇亲国戚由神武门、其余各官员由东华门进宫 。
神武门、东华门外各立有“下马碑”,上面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字样 。到了这个地方,官员们必须下马步行去见皇帝 。今天,“下马碑”在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处还可见到 。
实际上,紫禁城里的东门东华门、西门西华门、北门神武门各有下马碑 。可以说,四立的下马牌把皇宫的各个入口都把住 。仅仅根据这些下马碑,就可大体上标示出紫禁城的大致范围 。
诺大的皇宫,禁止官员随意乘轿骑马,维护了皇帝的权威,也维持了皇宫的秩序,但是对于一些年老为官,或者身体不便者来说,增加了很多的麻烦 。
历朝历代,既然有不准在紫禁城内乘轿骑马的规定,也就有网开一面的特例 。譬如官员中的年高者,经过皇帝特赏可骑马或乘轿,叫“赏朝马” 。
宋朝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庆历初,吕许公在相位,以疾甚求罢,仁宗疑其辞疾,欲亲视之,乃使乘马至殿门,座椅子英王殿陛 。”
清朝阮葵生《茶余客话》记载,大臣年六十五岁以上,可骑马入紫禁城者,先列名俱奏 。准骑者由东华门至箭亭、由西华门至武英殿北内务府下马 。
满清皇族从马上得天下,为了使旗人子弟不丢弃骑射的本领,规定文武官员,特别是武职官员,只准骑马不许乘轿,“亲王、郡王、大学士、尚书准其坐轿;贝勒、贝子、公、都统及二品文职大臣,俱不准坐轿,违者交部治罪,断不宽宥 。”
乾隆年间,禁止在紫禁城内乘轿的规定稍微有了松弛 。如果被允许骑马者年龄太大或者身体不适,经特准可乘以轿或乘车 。内阁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年老不便乘马,乾隆特批可以在紫禁城内乘轿 。
内阁大学士赵国麟脚部有疾病,不能骑马,奉旨可以乘车到内阁办事 。随着乾隆帝自己年龄的增大,他日益体会到年长者和疾病患者骑马的难处,乘轿的现象也就更为普遍 。
乾隆五十五年颁谕:“年老足疾之人,上马也觉艰难……着加恩准令乘小椅,旁缚短杆,用两人舁行入直,以示朕眷念大臣,恩加体恤至意 。”
1778年,乾隆帝为庆贺自己的70大寿,邀请六世班禅进京 。六世班禅到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乾隆时,乾隆特许乘轿至殿前 。回到北京后,乾隆在紫禁城保和殿宴请六世班禅,特许六世班禅乘轿至层丹墀,给与六世班禅最高的待遇 。
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 。每岁年底时,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 。
【历史长河 古代紫禁城“戒严”那些事儿】清顺治三年(1646年)至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 。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 。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 。清代殿试自乾隆年始在此举行 。
但是,如果没有经过皇帝同意,擅自骑马或坐轿进入紫禁城者,无论官职大小,一律交给理藩院或邢部处理 。嘉庆年间,御前大臣鄂勒哲依图自恃位尊,擅自坐轿,被嘉庆皇帝严厉申饬,并交理藩院议处 。
推荐阅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用石油大败突厥骑兵!看石油在古代的妙用
- 历史上被裸刑处死的三大美女 她们都国色天香
- 轶事:历史上有个皇帝养了私生子还不敢承认
- 佤族的历史在“司岗里”中是怎样体现的
-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反清复明以及失败原因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青面兽杨志到底有没有历史原型 杨志的性格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