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贵妃集千万宠爱为何落得魂断马嵬坡?

杨贵妃魂断马嵬坡 , 历来贬责与同情者皆有之 , 而贬责是主流 。直指杨贵妃是迷惑皇帝 , 害人家国的祸水 。更有不少史传认为是杨贵妃家族骄奢荒淫 , 祸国殃民 , 因“士兵不得食” , “饥而愤怒” , 激起了马嵬兵变 。历史真相如何 , 请与小编一一探讨 。
【大唐杨贵妃集千万宠爱为何落得魂断马嵬坡?】杨贵妃虽无政治野心 , 却是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宫廷贵妇 , 让她活着 , 兵变参与者难免日夜担心“秋后算账” , 所以也难逃一死 。李亨在马嵬兵变后 , 不再随玄宗逃亡四川 , 率领部下前往朔方节度使所在地灵武(今宁夏境内) 。公元756年7月 , 在他皇帝老子没有退位的情况下 , 擅自在灵武登基 , 另立中央 , 称为肃宗 。杨贵妃 , 名玉环 , 号太真 , 出生在官宦之家 , 自小学习音律 , 能歌善舞 , 姿色超群 。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时 , 杨玉环也应邀参加 , 寿王李瑁对她一见钟情 , 在武惠妃的要求下 , 唐玄宗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 。
五年后 , 唐玄宗竟然也对杨玉环有了爱慕之情 , 为了得到她 , 唐玄宗先是打着为窦太后荐福的旗号 , 下诏令杨玉环在太真宫出家做道士 。公元745年 , 杨玉环守戒期满 , 唐玄宗便下诏让其还俗并接入宫中 , 正式册封为贵妃 。成为贵妃后 , 杨玉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 , 唐玄宗为了她甚至能够“春宵苦短日高起 , 从此君王不早朝” 。
安史之乱发生后 , 西逃的李隆基在马嵬驿歇息 , 兵变的将士们射杀杨国忠后 , 强烈要求李隆基处死李隆基 。李隆基无可奈何 , 只得“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就在两人难舍难分中 , 高力士缢死杨玉环于佛堂前梨树下 , 陈玄礼等人还亲自检验杨玉环已死去 , 这才令将士散去 。“祸端自是君王起 , 倾国何须怨玉环 。”马嵬兵变实际上是有预谋、有计划、有后台的一次争夺权力的政变 , 杨贵妃为帝王的江山在马嵬坡做了冤死鬼 。
这也是为大多数人接受的史实 。中唐白居易《李夫人》和郑隅《津阳门诗注》等均明确提到了杨玉环死后葬在马嵬驿 , 郑隅还详细地记载了李隆基命高力士移葬杨玉环的情形;宋朝乐史的《杨太真外传》也说是高力士将杨玉环缢死于佛堂前的梨树下 。
然而 , 杨贵妃是否真的魂断马嵬坡?
一部分学者认为杨玉环的确死于马嵬驿 , 但不是被高力士缢死的 , 而是死于乱军的刀下 , 如杜甫的《哀江兴》有云:“明眸皓齿今何在 , 血污游魂归不得 。”此诗作于安禄山占据的长安城内 , 所以有可能暗示贵妃并非是缢死的 , 而是死于乱刀之下 。
还有一部分人并不认为杨玉环死于马嵬驿 , 而是最终流落民间 。俞平伯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首先提出这一观点 , 他主要是对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进行了考释 。1984年 , 周煦良先生在《晋阳学刊》上发表了《〈长恨歌〉恨在哪里》一文 , 对杨玉环未死之说进行了全面的论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