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饭桶”梁实秋 一顿饭12个馒头三碗面
【民国“饭桶”梁实秋 一顿饭12个馒头三碗面】民国名士中,梁实秋可谓最善吃的一位 。别看平日里举止仪态万方,风度儒雅,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莫不中节而有道,私下里却对口腹之欲有着超乎常人的嗜好 。
作为人,吃饭穿衣乃每日“必修课” 。然而仔细一想,历来人们对吃饭与穿衣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 。在大家意识中,吃饭完全是一种生理需求,毫无审美情趣可言,即使你把菜做得香气盈室、可口诱人,也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岂能跟色彩斑斓、花样繁多的服装艺术同日而语 。故吃饭是一件大俗事,上不得台面,甚至由此引申出一些略带贬义的称谓:比如某官员若身居要职却无所事事,可斥之作“尸位素餐”;某人办事不力,我们往往嘲笑其为“酒囊饭袋”;有人上班出工不出力,也可以讽刺他是“吃闲饭的” 。那么吃饭真非雅事?恐怕不是,毕竟那些名人雅士也皆有嘴一张,与饭为伍,不妨以民国名士梁实秋为例,看看他的饕餮生活 。
民国名士中,梁实秋可谓最善吃的一位 。别看他平日里举止仪态万方,风度儒雅,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莫不中节而有道,私下里却对口腹之欲有着超乎常人的嗜好 。早在就读清华学校时,梁就创下一顿饭吃十二个馒头、三大碗炸酱面的纪录 。而这种令人咋舌又不甚光彩的“饭桶”行径,绝非因他拥有着如象巨胃,很大程度上乃是纯粹出于追求那种大快朵颐的快感 。并且他还常给人说自己最羡慕长颈鹿,有那么长的一段脖颈,想象食物通过长长的颈子慢慢咽下去时“一定很舒服” 。
终其一生,虽然几经颠沛流离、辗转各地,梁实秋却对“吃”情有独钟,有钱时随心所欲,挥金如土,玩命地“作”,穷困时也从不亏待自己的一张嘴,独辟蹊径,别出心裁,花小钱照样能让盘中之物活色生香 。总之,梁这一辈子,除了其令人仰视的文学成就之外,其对饮食之道的造诣也罕有人能与之匹敌 。别看一日三餐,人家吃出了味道,吃出了学问,吃出了境界,吃出了真谛,真不愧是“治世之饕餮,乱世之饭桶”啊!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民国乱象 第一外交官顾维钧被通缉穿女装逃走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一介汉将 大元皇帝忽必烈竟管他叫“大哥”?
- 明代画家吴伟 一介乞丐竟然也能成为“画状元”
- 此人一生杀了三个皇帝还被奉为“忠臣”
- 佤族的历史在“司岗里”中是怎样体现的
- 你做梦也想不到的“梁祝”竟然是这样写成的
- 古代女子出嫁洞房“八件套” 是些什么东西
- 举荐情敌做高官的两位先秦牛人 “私怨不入公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