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为何厉行节俭 吃碗40文片儿汤大臣报价万两( 二 )


道光皇帝崇尚节俭,并希望以此转变官场奢侈腐化的风气 。他一旦看到官员衣服光鲜,就面露不悦之色,甚至规定旗人官员六品以下不得衣着绸缎,一律布衣布靴 。对于不能节俭的官员,他会加以处分 。道光十年,有人举报盛京将军经常在家里演戏宴乐,道光帝就立即革了他的职务 。经过道光皇帝这番倡导,京城的官员确实多有收敛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道光间风俗尚朴素,酒席无新花样”,又说这期间的穆彰阿、耆英之类的权臣“若谓之误事则有之,谓其贪渎则不然” 。当时,官员们上朝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见了面往往互相哭穷,或互相交流节俭的经验 。道光皇帝哪里知道,此时京城里的旧货铺子把库存的破衣烂衫都卖了个好价钱,品相稍好的旧衣服比新的还贵呢 。有些穷京官儿买不起,就只好自己做旧,把新袍子弄脏弄破加上补丁 。道光帝眼见满朝文武都穿旧衣破袍,认为自己的节俭已经深入人心,不禁省俭得越发起劲 。
道光皇帝厉行节俭,内务府却阳奉阴违 。内务府大臣由皇帝的亲信担任,皇帝若挥金如土,便可趁机渔利,现在道光皇帝一毛不拔,内务府叫苦不迭 。据《春冰室野乘》记载,有一天,道光帝突然想吃“片儿汤”,这是一种最普通的民间面食,于是派太监去御膳房传旨,不料厨师却以“不会做”一口回绝 。道光帝没吃上片儿汤并没当回事儿,不料第二天早上,内务府大臣求见,说有重要事情请示,道光帝召见询问,原来是内务府奏请增设专制“片儿汤膳房”一所,提出了近万两白银的开办费 。道光帝说,民间一碗片儿汤不过40文制钱,让太监去买就是了,何必增设专门的膳房 。
道光皇帝经常跟内务府斗智斗勇,为了防止内务府官员“报花账”,他经常向大臣打听民间物价情况,比如肉蛋的价格等等 。众臣不知其详,本想缄口不言,但皇帝一再追问,有时就信口胡说 。内务府大臣为此常常提心吊胆 。
当然,道光皇帝崇尚节俭,也不乏过分之处 。比如,大臣来京觐见述职,如果皇帝高兴,就会留下吃顿饭,名为赐宴 。道光帝虽也赐宴,但说完赐宴,大臣就得出宫自己去吃饭,皇帝是不会真请他们的 。上谕一发,天下皆知,被赐宴者有了面子,难道还当真想吃这顿饭?此外,在海防、边务、黄河治理等问题上,大臣一提到拨款,道光皇帝即面露不悦 。这就不是节俭,而是抠门吝啬了 。
道光皇帝崇尚节俭,一则是生性吝啬,视节俭为理想、乐趣;再则,是以此作为挽救财政危机的一种对策 。当时中国是农业社会,财源有限,既然生财无道,便只有在节俭上下工夫了 。实际上,道光皇帝的节俭主要是节制了自己,离开了北京,官场生活依然故我,梨园声色,饮食精靡,变本加厉,官员、盐商生活豪奢,这都是他想不到的 。
【道光为何厉行节俭 吃碗40文片儿汤大臣报价万两】道光帝厉行节约,虽然为国家节省了一些经费,体现了节俭的美德,但朝廷当时面临的经济危机不是仅靠节俭就能解决的 。道光帝的节俭包含着严格自律、关心民生疾苦的用意,他的最终着眼点还是王朝的长远利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