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身旁的窥伺 古代皇帝身边的宦官都是包打听

现代社会 , 信息就是金钱 , 就是权力 , 凡是能接近权力的人 , 无论地位多低 , 有无制度规定的权力 , 都会被追捧 。当然也就可以理解 , 为何在一些地方没有事情可以保得住密 。保密法规定得再严 , 惩罚的力度再大 , 有些秘密迟早还是会露出来 。当年帝制时代的逆向特务 , 在今天并没有完全消失 。在过去的帝制时代 , 还存在反向特务和密探 , 是臣子们用来打探皇帝情报的 , 这些特务和密探 , 就是皇帝身边的人 。
专制的王朝 , 有实行特务统治的 , 比如明朝有锦衣卫、东厂和西厂 , 特务密探四出 , 朝臣的一举一动 , 莫不在他们眼里 。有的密探甚至还混入朝臣做家丁 , 把朝臣私下的牢骚话都给举报了 。在莫名其妙中 , 某些人脑袋就搬了家 。显然 , 这是常见的特务统治 , 自上而下的刺探情报 , 让朝臣人人自危 。但是 , 在过去的帝制时代 , 还存在反向特务和密探 , 是臣子们用来打探皇帝情报的 , 这些特务和密探 , 就是皇帝身边的人 。越是受皇帝信任的人 , 成为逆向特务的可能性就越大 。
话说秦始皇一次远远看到丞相李斯招摇过市 , 仪仗盛大 。顺口说了句 , 哇 , 好威风的丞相!第二天再看李斯过街 , 居然轻车简从 。聪明的皇帝马上知道昨天的话被泄露了 , 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始皇帝 , 没心情和工夫辨别谁是李斯的探子 , 马上下令把昨天身边的人全部杀掉 。后世的皇帝 , 像秦始皇这样的狠角色毕竟不多 , 所以 , 皇帝身边始终活跃着一群受了朝臣收买的探子 , 干特务的买卖 , 出镜概率最高的就是宦官 。说起来 , 朝臣这样做 , 多少有点不得已 。在皇帝说一不二、君威难测的时代做官 , 如果对皇帝的意图一无所知 , 还要张口说话 , 实在有风险 。毕竟 , 能硬着头皮听难听话的皇帝不多 。反过来 , 如果事先就知道皇帝的意思 , 提前顺着皇帝的意思说 , 再加点补充 , 好处则很大 , 一个个高官 , 就是这么爬上去的 。皇帝身边的女人 , 没人敢接触 , 也没法接触 , 所以 , 皇帝身边的阉人 , 就成了香饽饽 。
为何过去的王朝始终有宦官专权这回事?一方面是皇帝信任 , 另一方面则是群臣宠着 。晚清挨骂最多的太监是李莲英 , 但李莲英还真就没干过以往宦官干的坏事 , 比如干过政 , 整过人 , 甚至连大臣的坏话都不曾说一句 。他惟一干过的买卖 , 就是替朝臣们打听了点儿老佛爷的好恶 , 时不时露点儿口风 。皇帝信任宦官非常自然 , 因为他们是残疾人 , 没有太大的野心 , 更重要的是 , 他们是皇帝的家人 , 地位低下的家人 , 可以随便打骂 , 而不担心他们记仇 。但皇帝没想到 , 自己亲密的身边人 , 往往成了朝臣用来打探 , 甚至操控自己的特务 。而且无论用什么办法 , 都改变不了这种被特务的现状 。
从这个意义上就可以理解 , 为何当今官场会出现秘书现象 。只要做了领导的秘书 , 似乎就分润了领导的权力 。下去走走 , 下级单位都视同领导 。有事儿 , 打个电话就能搞定 , 日后的前程也自然远大 。只要不犯大错 , 或跟过的领导不栽跟头 , 秘书一般都一帆风顺 。而且越是位高权重 , 搞一言堂的领导的秘书 , 权势就越大 。一些秘书口衔“天宪” , 是因为确实有“天宪”存在 , 秘书发了话 , 有哪个吃了豹子胆的下属 , 敢证实这些是不是领导的意思?当然 , 跟古代一样 , 秘书的存在 , 或者有人说秘书帮的存在 , 最大的作用 , 还不是口衔“天宪”借权谋私 , 而是自上而下透露消息 。
【权力身旁的窥伺 古代皇帝身边的宦官都是包打听】我们知道 , 政策可能坑人 , 也可能让人一夜暴富 。在有些地方 , 政策往往可能以人治的方式出台 , 领导的好恶 , 常常起了关键作用 。只要事先了解了领导的意图 , 往往就可以事先布置 , 至于能得到什么好处 , 真没法说明白 。总之 , 不少靠政策发家的人 , 惟一的法宝就是消息灵通 。现代社会 , 信息就是金钱 , 就是权力 , 凡是能接近权力的人 , 无论地位多低 , 有无制度规定的权力 , 都会被追捧 。当然也就可以理解 , 为何在一些地方没有事情可以保得住密 。保密法规定得再严 , 惩罚的力度再大 , 有些秘密迟早还是会露出来 。当年帝制时代的逆向特务 , 在今天并没有完全消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