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冶铁业 汉末发明“灌钢法”节省人力( 二 )
在綦毋怀文之前,刀剑等锋利武器主要通过反复捶打的“百炼钢”技术制成,费工费时,制成的刀剑价格昂贵,而灌钢法通过将液态的生铁浇注在熟铁上,经几次熔炼,使生铁、熟铁内碳含量平衡,成为钢 。由于将液态生铁作为渗碳剂,碳的流动速度大大提升,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 。
隋唐时期的冶铁技术在之前的道路上继续发展,没有太大的突破,有些乏善可陈 。不过这一时期有一个小片段可以和接下来辽代的冶铁相衔接 。钢铁冶铸业最早只是在中原地区比较发达,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的铁器制造逐步发展起来,到了唐代,位于东北的渤海地区也有了铁器生产,《新唐书·渤海传》就记录了“铁州”的名字,肯定是因为当地产铁著称而取名 。辽初耶律阿保机征服渤海后,在铁州“置采炼者三百户”,这也是辽代冶铁业一大技术渊源吧 。
加速
宋代最大技术突破是燃料改进
说了这么久终于来到了本次考古大发现的时代——辽宋 。这一时期是钢铁冶金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时期,北宋铁产量激增,农具、武器甚至钱币都用铁铸造,魏晋时期出现的灌钢法、百炼钢等技术在宋代广泛推广,这些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宋代最大的技术突破是开始大量用煤炼铁,缓解了传统木炭燃料短缺的问题,并能获得更高的炉温,提高冶炼效率 。不过用煤作为燃料也有不好,那就是煤炭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硫会影响生铁的质量 。
对这一时期冶铸行业发展的研究一直以来都以宋朝为主,对于占据了半壁江山的辽代我们了解的尚不深入,辽的冶铁业与宋相比都有什么创新?孰高孰低?又有什么差异?这次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的发现,就为了解这些问题打开了一扇窗口 。遗址群中,从采矿、冶炼,到工匠们工作、居住场所“一条龙”都有发现,就让我们通过对遗址内方方面面的观察,让辽宋冶铁业之间一争高下吧 。
燕山地带有大量矿藏,辽代之前的奚人就利用燕山地区的矿藏进行车辆、兵器的生产,现在的河北平泉、宽城、滦平、隆化等县曾多次发现大规模的辽代采矿和冶炼遗址 。大庄科乡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迄今共发现的5处矿山,分为矿洞式开采和露天式开采两种,每处铁矿的矿石种类略微不同,大多为磁铁矿,有些夹杂赤铁矿、褐铁矿、黄铁矿等 。水泉沟炼铁炉中铁渣的测定显示,这些遗址冶炼用的矿石极有可能就是就近的5座矿山运输而来,证明了临近矿区冶炼是辽代矿冶业的一大特点 。与之相似,宋代的钢铁主要产区也都在铁矿附近 。
矿石通过怀抱遗址群的怀九河、铁炉河运到冶炼区后,就是炼铁炉大显身手的时刻了 。大庄科矿冶遗址内发现的炼铁炉不仅是目前为止最为集中的,而且也是保存最为完好的 。前文提到的汉代巩县铁生沟遗址,那里发现的炼铁炉只遗留了基座部分,而水泉沟发现的炼铁炉最多保留了高于地面4米左右 。水泉沟的炼铁炉与汉代相比有众多改良,汉代的炼铁炉用土夯筑,呈馒头形,而水泉沟的冶铁炉用石头垒砌,更加耐高温,外形类似啤酒瓶的上部,细脖子,大肚子,更利于炼渣向下走 。水泉沟的炼铁炉与汉代有些炼铁炉相比容积较小,这可不是退步的表现,而恰恰是古代铁匠们在生产中经验的总结 。容积过大而又不能很好地散热很容易造成炉内压力过大而爆炸,《汉书》中就有公元前91年和27年炼铁炉爆炸的记载,“地陷数尺,炉分为十”,听起来就十分惨烈,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适当减小炼炉容积才能保证安全 。
炼铁炉内至今仍能够看到玻璃态的物质,那是铁矿石化成铁水后在炉内留下的痕迹,根据它的流动状态,专家们判断这处炼铁炉已经能够实现较好的渣铁分离 。通过对炉渣的成分分析可知,炉渣内含硫量较低,进一步可知炼铁燃料并非煤炭而是木炭 。前面说过,宋代冶炼业的一大发展就是燃料的改进,但大庄科遗址中仍用木炭作为原料,不知是由于辽的采煤能力不如宋,还是害怕煤炭产生的硫影响生铁质量 。
铁矿石炼成生铁块或钢块后,就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制成我们熟悉的铁制品了 。在距离水泉沟冶铁炉100米的地方,发现了占地20000平方米的生活、作坊遗址 。遗址区发现了南北向的道路,与水泉沟、汉家川的冶炼区相通 。道路上至今可见10条清晰的车辙痕迹,那深深的辙沟,似乎让我们觉得满载着生铁块或铁制品的牛车、马车仍在这些道路上熙熙攘攘地穿行着 。宋朝境内的矿冶遗址尚没有这么大的发现,也难以推断铁匠们的具体生活,不过神宗年间,苏轼曾上书提及徐州附近铁冶的情况,当时这一地区已有36个民营作坊,各有百余名工人,似乎比大庄科矿冶遗址的生产规模更大 。
推荐阅读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用石油大败突厥骑兵!看石油在古代的妙用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揭中国古人身份证 竟带防伪标识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古代女子出嫁洞房“八件套” 是些什么东西
- 猪八戒白胖形象错了 专家:明代中国没白猪
- 中国古代著名男宠 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 中国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