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华:出身歌伎得宠成贵妃 最后死于非命( 二 )
倘若陈后主能够及早防备,隋军不见得就能轻而易举地渡过长江天堑;如果守城军士十万人能够齐心协力,隋军又焉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假使城破之时陈后主能够奋其勇毅,登高一呼,未尝不可以收拾军心,重整旗鼓,拼掉韩擒虎的区区五百人马 。无奈陈后主只是一个脂粉堆中出色当行的风云人物,一旦到了与敌人拼战的时候,简直就是一个胆小如鼠的窝囊废,自以为得计地投匿胭脂井中,不啻是死路一条,徒然给后人留下笑柄 。
陈后主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在国亡城破之际,理当以死殉国,否则有何面目苟且偷生?张丽华、孔贵嫔等人也应殉节兼殉情,为南朝最后留一抹凄美的色彩,然而她们都丢人现眼地硬是要等到敌人来决定她们的命运 。
后人有感于此,作诗讽刺:
擒虎戈矛满六宫,春花无树不秋风 。
仓皇益见多情处,同穴甘心赴井中 。
韩擒虎当时并没有为难陈后主,等到贺若弼入城,听说韩擒虎已抓到陈后主,赶来相见,对他说:“小国之君,入大国之朝,不失作归命侯,无劳恐惧!”陈后主一再拜谢,惶恐战栗不已 。
诸事停当,各路军马业已次第攻略陈国各州郡,统帅晋王杨广派遣高先行入城,收图籍,封府库,并索张丽华 。高一一照办,唯独认为:“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妃,今岂可留张丽华 。”于是在清溪旁将张丽华处斩 。从此杨广恨透了高,也埋下了后来杀高的种子 。
唐代魏徵在《陈后主本纪》中评论说:“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不知稼穑艰难,复溺淫侈之风 。宾礼诸公,惟寄情于文酒;眼近小人,皆委之以衡轴 。遂无骨鲠之臣,莫非侵渔之吏 。政刑日紊,尸素盈庭,临机不寤,冀以苟生,为天下笑,可不痛乎!”
张丽华已经香消玉殒,杨广为之惋惜了好长一段时间,因为要争夺皇位的继承权,不得不多所矫饰,装出一副礼贤下士、恭谨仁厚的模样,故示俭约,不好声色 。及其登位而为隋炀帝,接二连三地糟蹋女子,甚至不惜杀兄奸嫂,但这些都不能满足他对张丽华的想念 。最后不惜开凿运河,三下江都,劳民伤财,归根结底,就是对江南风物人情与佳丽的思慕,特别是为了满足他未曾得到张丽华,在心理上以获得一些补偿 。
唐代大诗人杜牧夜泊秦淮,闻岸上酒家女子还在月下高歌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歌声凄婉,兼蕴南朝幽怨气韵,良夜宁静,益增遐思,于是作《秦淮夜泊》: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南朝虽亡,但张丽华留下的风流韵事,至今仍惹人悬想不已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啊,几许风流随风而去 。
推荐阅读
- 孙二娘嫁给了谁?母夜叉孙二娘与张青的爱情故事
- 揭秘为什么民间拜关公不拜张飞的原因
- 张公艺九代同堂 中国史上唯一九世同堂家族
- 刘备得西川靠的不是真本领 其实靠张飞一念之仁
- 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隋文帝长女杨丽华简介
- 张邦昌是怎么死的?张邦昌下场结局是什么
- 东北军阀张学良轶事 学庞德死战却失败弃棺而逃
- 张祚的故事 张祚趣闻轶事有哪些前凉皇帝
- 张作霖为何死后9年才安葬?张学良为何秘不发丧
- 公孙衍穷张仪的故事 苏秦公孙衍是什么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