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神秘机关暗器堪比《鬼吹灯》
机关术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代表,无论是在生产、生活还是军事等处,我们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运用机械力量,巧妙地控制事物,并达到神奇的效果,这是古人对世界的贡献 。而这一贡献,源自于他们对自然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因此机关术才如此深奥玄妙 。
法自术起,机由心生 。在各种机械装置里,机关堪称最要害的部分,它微小而隐秘,却“牵一发而动全身”,控制着整体的运动趋势,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至高体现 。
厚葬习俗在中国由来已久,历代王侯将相不惜耗费人力、财力,营建陵寝地宫 。为了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盗墓贼侵扰,古人们在墓穴中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防卫机关,试图阻止盗墓者的进入 。当掘墓人悄然闯进地宫,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价值连城的宝藏,还是防不胜防的陷阱?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在墓穴中设置一些主动防卫的设施,既起到射杀盗墓者的目的,又能杀一儆百,吓唬有盗墓企图的人 。
弩出现于春秋时期,能控制射击的弩机已是比较灵巧的机械装置 。弩同弓的发射原理是相同的,但比弓箭射得远,杀伤力强,并克服了拉弓时体力受限制而不能持久的弱点 。弓弩的杀伤力强大,嬴政在营造自己的陵墓时就使用了这种装置,以射杀企图进入墓道的人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 。及并天下,天下徒送传诣七十余万人,穿三皋,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秦始皇陵内安装的弓弩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形,现在尚无确切的定论 。但就秦俑坑出土的弓弩来看,其弓干和弩臂都较长,材质可能是南山之“柘”(山桑),当是性能良好的劲弩 。据学者们估计,这种弓弩的射程当大于800米,张力当超过700斤 。如此劲弩,单靠人的臂力拉开恐怕是困难的,只有采用“蹶张”才能奏效,即用脚踩踏机括而发射 。如果把装有箭矢的弩一个个连接起来,通过机发使之丛射或者连发,就可以达到无人操作、自行警戒的目的 。这种“机弩矢”实际上就是“暗弩” 。
因为秦始皇陵藏有大量奇珍异宝,为了防盗,就在墓门内、通道口等处安置上这种触发性的武器,一旦有盗墓者进入墓穴,就会碰上连接弩弓扳机的绊索,进而遭到猛烈的射击 。这一做法,被以后汉唐陵墓所继承,并发展到在棺椁内安装轮机,以射杀盗墓者 。所谓轮机,就是在棺椁内壁安装数个像现代滑轮一样的工具,滑轮一边置弓弩毒箭,绳索通过滑轮连接弓弩与棺椁盖板 。一旦盗墓贼进入地下宫殿揭椁开棺,绳索将通过轮机引发弓弩数箭齐发,射杀染指棺椁者 。
当然,若盗墓者晓得内情,只要小心谨慎,想法“断其机”,便万事皆休,任意盗掘,大发横财了 。晚清学者俞樾在其所著的《茶香室四钞》中引用元人吾衍在《闲居录》中所写的一个故事就再现了这一情景:“陈州古墓,俗云高柴墓,为冯马儿所发 。初得石刻,曰‘冯马儿破’,遂发之不疑 。毒烟飞箭,皆随轮机而出,因断其机,得金铸禽鸟及玉甲片若龙鳞状,其他异物不可数记 。”鉴于弩弓发射有它的局限性,历代的墓主们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系列连环翻板、铁索吊石等反盗墓暗器 。
连环翻板,即在墓道中设置的陷坑,坑下分布长约10厘米左右的刀锥利器 。坑上层平覆数块木板,木板中间有轴,下缀一相同重量的小型物体,呈天平秤状,板上有掩盖物 。若盗墓者踏上木板,板的一端随之翻转,人必掉入坑内的刀锥之上,锋利的尖刀利刃将穿透盗墓者的胸膛及五脏六腑,活着爬出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
有的墓主将古代的塞门刀车用于墓葬中作为防盗暗器
所谓连环翻板,即在墓道中挖掘深约3米以上的陷坑,长短与宽度视墓道具体情形而定,坑下分布约10厘米左右的刀锥利器 。坑上层平覆数块木板,木板中间有轴,下缀一小型相同重量的物体,呈天平秤状,板上有掩盖物 。若盗墓者踏上木板,板的一端随之下陷,人必掉到坑内的刀锥之上 。
与连环翻板功能类似的,是铁索吊石 。主要是在墓道顶和墙壁隐蔽处固定若干金属滑轮,利用滑轮将巨石吊起,悬于顶端 。墓道地下铺木质跷板,索链由石板而下,通过滑轮以隐蔽的方式连接跷板,中间有挂钩和脱钩相接,遇外力压迫可自动脱落 。跷板呈条状,长宽根据墓道具体情况而定 。吊起之石可在墓道顶部悬挂三层,各层互不相依,索链通过石上孔洞收缩进出 。
推荐阅读
- 谶语中的历史 秦国灭亡的三个神秘预言
- 历史上哪条神秘预言 让汉朝皇帝们恐惧了几百年
- 盗墓祖师爷曾入秦始皇陵看到这个扭头就走
- 秦始皇陵新发现 大批未成年少女被碎尸陪葬
- 40年不敢挖!秦始皇陵地宫藏如此秘密
- 梁山最神秘的高手公孙胜为何最后悄然隐退
- 秦始皇陵最新考古结果 活人殉葬或皆为女性
- 震惊!玛雅金字塔下方发现神秘坑洞
- 精通机关的公输仇家族 霸道机关术的开创者
- 失落的玛雅文明 人类最希望了解却又最为神秘